什么是肝门胆管癌 肝门胆管癌的症状及危害告诉你
肝门胆管癌是指发生在肝门部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胆管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症状有无痛性黄疸、皮肤瘙痒、陶土样便,危害包括胆道梗阻、肝功能衰竭、转移扩散等。
1、无痛性黄疸
肝门胆管癌早期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无痛性黄疸,由于肿瘤阻塞肝门部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患者皮肤和巩膜呈现橙黄色,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但区别于肝炎黄疸的是通常不伴随明显腹痛。
2、皮肤瘙痒
胆汁淤积时胆汁酸盐沉积在皮肤真皮层,刺激神经末梢引发全身顽固性瘙痒,夜间尤为明显。这种瘙痒使用抗组胺药物效果有限,严重时影响睡眠质量,导致抓痕性皮炎或继发感染。
3、陶土样便
胆道完全梗阻时胆汁无法进入肠道,粪便失去胆色素染色呈现灰白色或陶土色,同时伴有脂肪泻。由于肠道缺乏胆汁乳化作用,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导致大便油腻恶臭,可能伴随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4、胆道梗阻
肿瘤进展可引发完全性胆道梗阻,继发化脓性胆管炎或胆汁性肝硬化。胆管内压力增高可能导致胆小管破裂形成胆汁湖,实验室检查可见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显著升高,超声显示肝内胆管扩张。
5、转移扩散
晚期肿瘤可通过淋巴转移至肝门淋巴结,或经血行转移至肝脏、肺、骨骼等器官。转移灶可引起相应器官功能损害,如肝区疼痛、咳嗽咯血、病理性骨折等,此时多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
肝门胆管癌患者需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中链甘油三酯缓解脂肪泻,避免酒精和肝毒性药物。出现黄疸时应及时进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手术切除是可能获得治愈的主要手段,晚期则以胆道引流改善生活质量为主。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营养状态,必要时进行肠内外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