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出现这6种症状,糖尿病可能已经出现了,别后知后觉

身体突然瘦了十几斤,还以为是减肥成功?皮肤总是莫名其妙发痒,还怪天气太干燥?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症状,可能正在悄悄告诉你:血糖已经失控了!糖尿病这个"甜蜜杀手"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早期症状太会伪装。

身体出现这6种症状,糖尿病可能已经出现了,别后知后觉

一、6个最容易被忽视的糖尿病信号

1、突然暴瘦却胃口大开

明明饭量比平时还大,体重却莫名其妙下降。这是因为血糖无法被有效利用,身体开始分解脂肪和肌肉供能。1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就要特别注意。

2、永远喝不够的水

总是觉得口干舌燥,每天喝水量明显增加。高血糖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注意和普通口渴的区别:这种口渴喝水后很快又会渴。

3、频繁跑厕所

夜间起夜次数明显增多,白天也经常往厕所跑。血糖超过肾糖阈时,就会通过尿液排出,同时带走大量水分。特别是晚上起夜超过2次就要警惕。

4、伤口愈合变慢

小伤口迟迟不好,甚至出现反复感染。高血糖会影响白细胞功能,损害微循环,导致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平时三天能好的小伤口,超过一周还没愈合就要注意。

5、手脚发麻刺痛

手指脚趾像有蚂蚁爬,或者有戴手套袜子的异样感。这是典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通常从肢体远端开始对称出现。

6、视力突然变模糊

看东西时而清楚时而模糊,像隔着一层毛玻璃。血糖波动会引起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暂时性屈光不正。这种视力变化往往在血糖控制后会改善。

二、哪些人最容易中招?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父母一方患病,子女患病风险增加3倍;双方都患病,风险提升6倍。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中起重要作用。

2、体重超标者

特别是腰围超标(男性≥90cm,女性≥85cm)的内脏脂肪型肥胖人群。脂肪细胞会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作用。

3、妊娠期糖尿病史

怀孕期间出现过血糖异常的女性,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7倍。

4、长期缺乏运动者

久坐不动会导致肌肉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每周运动不足150分钟的人群风险显著增加。

5、高龄人群

身体出现这6种症状,糖尿病可能已经出现了,别后知后觉

4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上升,65岁以上人群每4人就有1个糖友。随着年龄增长,胰岛功能会自然衰退。

三、发现症状后该怎么做?

1、立即检测血糖

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就要警惕。建议去医院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

2、记录症状日记

详细记录口渴、多尿等症状出现的频率和程度,以及饮食运动.情况,就诊时带给医生参考。

3、调整饮食结构

暂时减少精制碳水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用杂粮替代部分白米饭,蔬菜每天保证500克以上。

4、开始适度运动

从每天快走3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避免空腹运动,随身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

5、不要自行用药

切勿听信偏方或自行服用降糖药。不同糖尿病类型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必须由专业医生制定。

四、预防胜于治疗的5个关键

1、每年体检别偷懒

40岁以上建议每年测空腹血糖,高危人群每半年加测餐后血糖。早发现才能早干预。

2、腰围要当回事

把腰围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比单纯关注体重更重要。腰围每增加1cm,糖尿病风险上升5%。

3、拒绝"三高"饮食

高油、高盐、高糖饮食会加速胰岛功能衰竭。多吃全谷物、优质蛋白和新鲜蔬果。

4、碎片时间动起来

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3分钟,每天累计步行6000步以上。运动是天然的"降糖药"。

5、保证优质睡眠

每天睡不够6小时的人,胰岛素敏感性会下降30%。尽量在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

身体出现这6种症状,糖尿病可能已经出现了,别后知后觉

糖尿病前期往往有5-10年的黄金干预期。当你发现身体发出这些预警信号时,千万别抱着侥幸心理。及时就医检查,改变生活方式,完全有可能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记住,控糖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要对自己的代谢健康负责!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