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淋巴结肿大可能由感染、免疫反应、肿瘤转移、结缔组织病或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如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包括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HIV等;特殊感染如猫抓病、弓形虫病均可导致局部或全身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急性感染多伴红肿热痛,慢性感染质地偏韧。
2、免疫反应:
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药物过敏(如苯妥英钠)、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会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这类肿大通常对称分布,触诊质地柔软,可能伴随皮疹、关节肿痛等全身症状。
3、肿瘤转移:
乳腺癌、肺癌、胃癌等实体瘤转移至淋巴结时,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如石且固定不移。淋巴系统原发肿瘤如霍奇金淋巴瘤,常出现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伴周期性发热、盗汗。
4、结缔组织病:
干燥综合征、成人Still病等疾病通过异常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淋巴结增生。肿大淋巴结多位于腋窝、腹股沟,可能伴随口干眼干、持续性高热、特征性皮疹等典型表现。
5、代谢性疾病:
尼曼匹克病、戈谢病等脂质代谢异常疾病,因代谢产物沉积导致淋巴结肿大。这类情况多合并肝脾肿大、神经系统症状,需通过骨髓穿刺或酶学检查确诊。
日常需观察淋巴结大小、质地变化及伴随症状。建议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促进免疫修复;避免反复触摸刺激肿大淋巴结;急性期可冷敷缓解疼痛。出现直径超过2厘米、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固定不活动或伴随长期发热、体重下降的淋巴结,需及时血液科或普外科就诊完善超声、病理活检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