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阴道炎竟因灰指甲 常见的霉菌性阴道炎的易感人群

反复阴道炎竟因灰指甲

王女士40多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她十分苦恼,阴道炎就像例假一样,每个月准时报到,常常外阴瘙痒、白带增多、有异味,尤其是每次都是在月经结束后以及和丈夫同房后发作,很少间断。

近日她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念珠菌阴道炎,阴道炎“元凶”竟是她丈夫的灰指甲。原来王女士的先生左手3个指甲、右手2个指甲以及脚趾1个趾甲都患有严重的甲癣(俗称“灰指甲”),王女士夫妻同房时,丈夫常用手温柔地爱抚触碰妻子的生殖器,真菌正是通过这种直接接触传染的方式传给了王女士。

此外,这对又有外阴道炎、又有手足癣的夫妻,在洗衣服时不分彼此,内衣裤、袜子天天混在一起洗,造成王女士念珠菌阴道炎反复发作。

临床研究表明,手足癣引起妇科病的情形时有发生,除手足之间容易互相感染外,最易被侵蚀部位就是女性的生殖器,这是由女性的特殊生理结构决定的。

阴道壁上脱落上皮细胞与阴道中的分泌物结合,成为了真菌滋生的理想培养液,加之女性阴道里的温度、湿度非常适宜真菌生长,特殊隐蔽的生理结构,也使得女性阴部一旦感染真菌并不容易被察觉,从而往往错失就医良机。

“擒贼先擒王”,治疗这类阴道炎须先治“甲癣”。如果不治疗好手足癣,阴道炎哪怕暂时医好也随时会死灰复燃。一旦发现患病,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积极配合治疗,不能因为症状明显消退就放弃用药,必须用药达到应有的疗程天数。

如果女性患者会阴部感染,夫妻应尽量避免同房,也要避免内衣内裤混洗。已经治愈的患者,也要经常复查,防止复发。

常见的霉菌性阴道炎的易感人群

女性在社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同时,她们的健康问题也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霉菌性阴道炎,作为常见的一种女性疾病。该疾病的易感人群有哪些,如何恰当的规避。

(1)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通常妇女阴道中寄生着许多细菌,这些不同的菌群间相互制约,形成共生状态,是不致病的。广谱抗生素的大量、长期应用,使阴道内的菌群发生紊乱,相互间的抑制作用被改变,白色念珠菌得以大量繁殖。随着抗生素应用的日益广泛,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

(2)妊娠:妊娠期体内性激素水平较平时明显升高,这会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增加阴道酸度,形成有利于念珠菌生长的环境;同时,妊娠可使细胞的免疫力下降,这就使念珠菌容易致病。据统计,1/3的孕妇阴道中有念珠菌存在,发病率约在15%左右。

(3)糖尿病:患糖尿病后,体内糖代谢紊乱,血糖升高,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同样使阴道内酸度增加,念珠菌宜于生长繁殖。

(4)应用皮质类固醇: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会使白细胞吞噬能力下降,减低机体免疫力;同时皮质类固醇还能使机体血糖水平升高,使霉菌性阴道炎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5)应用免疫抑制剂: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患霉菌性阴道炎。

(6)应用雌激素:雌激素有使糖原在阴道上皮细胞内沉积的作用。这些糖原在阴道乳酸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乳酸,使阴道酸度增加,有利于念珠菌生长。

(7)免疫力下降:患严重疾病使抵抗力下降,或复合维生素b缺乏时,也容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的病因

滴虫性阴道炎属于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于平时不注意卫生,在性生活之前没有注意清洗,或者是去公共的泳池洗澡,共用马桶坐垫,共穿内裤,都有可能感染滴虫性阴道炎,导致毛滴虫的繁殖增生。严重的时候会表现出阴道瘙痒,刺痛,烧灼感这一类现象的发生,需要及时的确定病因,然后进行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滴虫性阴道炎是由于阴道毛滴虫引起的,滴虫不仅寄居于阴道,还常侵入尿道及尿道旁腺,甚至膀胱,肾盂以及男方的包皮皱褶,尿道或者前列腺中。

霉菌性阴道炎口服什么药

要注意卫生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衣裤,内衣裤尽量要高温消毒,或者是在太阳的地方暴晒,而且患有霉菌生阴道炎,也尽量避免有性生活,因为它具有传染性,容易传染给对方,在有性生活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临床上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外阴瘙痒、外阴灼痛、性交痛、尿痛等,部分患者出现分泌物增多,典型分泌物特点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样或者豆腐渣样。霉菌性阴道炎也是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在治疗上采取口服药物及外用药物联合治疗,效果会更明显。

霉菌性阴道炎怎么治疗好

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方法为消除诱因,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消除诱因主要有糖尿病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及皮脂内固醇激素,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抗真菌药物主要有咪康唑栓,氟康唑等霉菌性阴道炎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在临床上大批量使用抗生素,经常吃一些雌激素的药物,还有冲洗阴道,怀孕等等,这些都可能会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复发,清楚了诱因以后,一般再用药物治疗就很少会复发了。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以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