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化脓性脑膜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途径有血行播散、邻近感染灶扩散和直接侵入。
1、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是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多继发于中耳炎、鼻窦炎或肺炎。细菌通过血液循环突破血脑屏障,引发脑膜化脓性炎症。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和颈项强直,需及时使用头孢曲松或万古霉素治疗。
2、脑膜炎奈瑟菌:
脑膜炎奈瑟菌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易在人群密集处暴发流行。特征性症状为皮肤瘀点瘀斑,严重者可发生沃特豪斯-弗里德里克森综合征。预防可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治疗首选青霉素或头孢噻肟。
3、b型流感嗜血杆菌:
b型流感嗜血杆菌曾是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主要病原体,随着疫苗接种已显著减少。婴幼儿表现为发热、呕吐和前囟膨隆,可能并发硬膜下积液。治疗采用头孢噻肟联合地塞米松。
4、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见于颅脑外伤或神经外科术后,细菌通过破损屏障直接侵入。临床特点为顽固性高热和意识障碍,易形成脑脓肿。需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治疗,必要时手术引流。
5、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常见于新生儿脑膜炎,多由产道感染或脐部感染血行播散所致。患儿表现为拒奶、嗜睡和惊厥,脑脊液呈脓性改变。治疗需头孢吡肟等三代头孢菌素,疗程需持续3周以上。
预防化脓性脑膜炎需重视基础疾病控制,如及时治疗中耳炎等感染灶。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时遮掩口鼻。高风险人群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脑疫苗。出现持续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脑脊液检查是确诊关键。恢复期患者需保证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避免剧烈运动直至完全康复。婴幼儿患者需定期随访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