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闭锁和胆汁淤积的区别
胆道闭锁与胆汁淤积是两种不同的肝胆系统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病理机制及治疗方式。胆道闭锁属于先天性胆管结构异常,胆汁淤积多为后天性胆汁排泄障碍。
1、病因差异:
胆道闭锁是新生儿期胆管进行性纤维化闭塞的先天性疾病,可能与胚胎期胆管发育异常或围产期病毒感染有关。胆汁淤积则多由胆管结石、肿瘤压迫、药物损伤或肝炎等后天因素导致胆汁流动受阻。
2、发病时间:
胆道闭锁通常在出生后2-8周出现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胆汁淤积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急性发作多见于胆总管结石嵌顿,慢性过程常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3、病理特征:
胆道闭锁患者肝外胆管完全闭塞,肝内胆管逐渐萎缩,最终形成胆汁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患者胆管系统结构基本完整,但存在胆汁分泌障碍或流动受阻,肝细胞毛细胆管内可见胆栓形成。
4、临床表现:
两者均可出现黄疸、陶土色大便和尿色加深。胆道闭锁患儿常伴肝脾肿大、生长发育迟缓;胆汁淤积成人患者多见皮肤瘙痒、脂肪泻,部分伴有腹痛、发热等胆管炎症状。
5、治疗方式:
胆道闭锁需在出生后60天内行葛西手术(肝门空肠吻合术),晚期需肝移植。胆汁淤积则根据病因治疗,如胆管结石行ERCP取石,药物性肝损伤需停用可疑药物,自身免疫性胆管炎需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
对于胆道闭锁患儿,术后需终身随访肝功能,补充脂溶性维生素,监测门脉高压并发症。胆汁淤积患者应避免高脂饮食,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中链甘油三酯。两者均需定期复查超声、肝功能等指标,胆道闭锁患者还需评估营养状况与生长发育曲线。出现皮肤瘙痒时可使用考来烯胺等胆汁酸结合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