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中医治疗措施是什么
焦虑症的中医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情志调摄和饮食调节。
1、中药调理:
中医将焦虑症归为“郁证”范畴,常用疏肝解郁类方剂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心脾两虚者适用归脾汤,阴虚火旺型可用天王补心丹。药物多含柴胡、白芍、茯苓等成分,需由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配伍。
2、针灸疗法:
选取百会、神门、内关等安神穴位,配合太冲、三阴交等疏肝要穴。临床常用毫针针刺配合电针刺激,耳穴压豆法也具有一定效果。治疗需持续10-15次为一个疗程,孕妇及出血体质者慎用。
3、推拿按摩:
采用头面部穴位点按配合背部膀胱经推拿,重点刺激心俞、肝俞等背俞穴。每日可自行按摩太阳穴、风池穴各3-5分钟,配合深呼吸能缓解急性焦虑发作。注意力度需适中,避免皮肤损伤。
4、情志调摄:
根据“怒伤肝、喜伤心”理论,通过五音疗法调节情绪,角调式音乐可疏肝解郁。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招式,配合冥想呼吸训练,每日坚持20分钟有助于稳定情绪。
5、饮食调节:
推荐食用小米、莲子、百合等宁心安神食材,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可配伍酸枣仁15克、柏子仁10克煮粥,阴虚者加麦冬10克。注意体质辨识,痰湿体质需减少滋腻食物摄入。
中医治疗需坚持3个月以上方显效,期间应记录症状变化。配合每日30分钟太极拳或散步,保持亥时(21-23点)前入睡。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胸闷心悸时,应及时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发物,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明亮,可通过书法、园艺等静态活动转移注意力,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对康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