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眼底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经常眼底出血可能由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外伤性眼损伤或血液系统疾病引起。
1、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视网膜小动脉硬化,血管壁脆性增加引发渗血。典型表现为火焰状出血灶伴随棉絮斑,需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确诊。治疗需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物,并定期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评估。
2、糖尿病:
持续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基底膜,引发点状出血和微动脉瘤。患者常伴有视力模糊和飞蚊症,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明确病情。除胰岛素控制血糖外,必要时需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
3、静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其分支发生血栓时,会造成静脉迂曲扩张和片状出血。好发于高凝状态人群,表现为突发无痛性视力下降。急性期需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慢性期可考虑抗VEGF药物玻璃体注射。
4、眼部外伤:
眼球钝挫伤可能导致视网膜震荡或玻璃体后脱离,引发血管破裂出血。常见于运动伤害或意外撞击,需通过眼部B超排除视网膜裂孔。轻度出血可自行吸收,严重者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5、血液疾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会引发出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视网膜弥漫性点状出血。需完善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治疗原发病同时可考虑输注血小板。
建议每日监测血压血糖,保持收缩压<140mmHg、空腹血糖<7mmol/L。增加蓝莓、菠菜等富含花青素的护眼食物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使用电子设备时每20分钟远眺20秒,每年至少进行1次散瞳眼底检查。突发视力骤降、视野缺损需立即急诊处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视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