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什么意思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通过微创手术改善心脏供血的医疗手段,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和斑块旋切术五种方式。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通过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建立通道,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狭窄部位。该技术无需开胸,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术中需配合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2、支架植入术:
在球囊扩张后放置金属支架保持血管通畅。裸金属支架可永久支撑血管,但存在10-20%再狭窄率;药物洗脱支架通过缓释抗增殖药物可将再狭窄率降至5%以下。术后需长期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
3、球囊扩张术:
使用高压球囊机械性扩张狭窄血管,即时改善血流。适用于血管钙化较轻的局限性狭窄,但单纯扩张后6个月内约40%病例会发生血管弹性回缩。常作为支架植入的前置步骤。
4、药物涂层球囊:
球囊表面携带抗增殖药物,扩张时药物转移至血管壁抑制内膜增生。特别适用于支架内再狭窄和小血管病变,可避免多层支架重叠带来的风险。治疗后仍需短期双抗治疗。
3、斑块旋切术:
采用高速旋转刀头切除钙化斑块,适用于严重钙化病变。能有效扩大管腔但存在远端栓塞风险,需配合保护装置使用。术后血管内膜修复期需密切监测。
介入治疗后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000毫克以内,优先选择深海鱼、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从每日30分钟步行开始循序渐进恢复活动。戒烟限酒并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术后1、3、6个月需复查冠状动脉CT或运动负荷试验。保持规律服药的同时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抗血小板药物副作用,出现胸痛复发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