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折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老人骨折的3个护理方法分享
老人骨折可通过体位调整、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等方式护理。
1、体位调整:
保持患肢抬高15-30度促进静脉回流,使用枕头或泡沫垫支撑骨折部位。髋部骨折需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脊柱骨折需卧硬板床并轴向翻身。每2小时协助变换体位一次,避免压疮发生,翻身时注意保护骨折部位稳定性。
2、疼痛管理:
按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物,配合冷敷或热敷缓解肿胀疼痛。评估疼痛程度时采用数字评分法,记录疼痛变化规律。心理疏导可减轻焦虑对痛感的放大效应,通过音乐疗法、深呼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
3、营养支持:
每日补充1200mg钙质和800IU维生素D,优先选择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蛋白质摄入量增至1.2-1.5g/kg体重,选用鱼肉、鸡蛋等优质蛋白。增加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适量补充镁、锌等微量元素加速骨痂形成。
骨折恢复期需制定阶梯式康复计划,初期进行患肢远端关节被动活动,2周后逐步增加主动屈伸训练。使用助行器前需评估平衡能力,预防跌倒二次损伤。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愈合进度,高龄患者需监测心肺功能。保持每日30分钟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助力组织修复。注意观察患肢末梢循环,出现皮肤发绀、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