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颈部疼痛、上肢放射痛、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和活动受限。
1、颈部疼痛:
早期多表现为颈部钝痛或酸痛,疼痛可向肩胛区放射。疼痛在低头、咳嗽或打喷嚏时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能转为持续性,严重时影响睡眠。部分患者会出现颈肌紧张和压痛,触诊可发现棘突旁肌肉痉挛。
2、上肢放射痛:
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时,疼痛会沿受压神经走向放射至肩部、上臂、前臂甚至手指。典型表现为放电样或灼烧样疼痛,夜间症状可能加重。根据受压神经根不同,疼痛放射区域具有节段性特征,常见于C5-C7神经根支配区域。
3、感觉异常:
神经根受压会导致相应皮节区感觉障碍,表现为麻木、蚁走感或针刺感。C6神经根受压时拇指和食指感觉异常,C7神经根受累则影响中指区域。部分患者会出现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严重者可发展为感觉缺失。
4、肌力下降:
长期神经压迫可引起肌肉萎缩和肌力减弱。C5神经根受累表现为三角肌无力,C6神经根损害导致肱二头肌肌力下降,C7神经根受压时肱三头肌力量减弱。肌力测试可见特定肌肉群收缩无力,腱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
5、活动受限:
颈部主动活动范围减小,特别是后伸和侧屈动作受限明显。患者常采取保护性体位,如头部偏向健侧。严重者可能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动态X线检查可发现椎间稳定性降低。
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低头姿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保持颈椎自然曲度。适当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如收下巴运动、颈部等长收缩练习,可增强颈椎稳定性。急性期可尝试冷敷缓解疼痛,慢性期建议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晒太阳有助于骨骼健康。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对颈椎康复有益,但需避免剧烈转头动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