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暑的症状和急救方法揭秘
急性中暑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高热、意识模糊等,急救方法包括迅速降温、补充水分、就医治疗等。急性中暑通常由高温环境暴露、体力活动过度、体液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个体适应能力差等原因引起。
1、头晕乏力:
急性中暑早期常见头晕、全身乏力等症状,与高温环境下脑部供血不足有关。应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帮助散热,饮用含电解质的清凉饮料。若出现站立不稳需保持侧卧位防止跌倒。
2、恶心呕吐:
中暑进展期多伴随消化系统症状,因高温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此时应停止进食,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可用湿毛巾冷敷颈部与腋下。持续呕吐超过2小时或呕出胆汁需紧急送医。
3、皮肤灼热:
患者皮肤发红干燥且触摸灼热,反映体温调节中枢失效。需用温水擦拭全身配合风扇降温,禁止使用冰水以免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超过40摄氏度属于危重症候,必须立即呼叫急救。
4、意识障碍:
出现谵妄、抽搐或昏迷提示热射病,系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此时要保证呼吸道通畅,头部垫高偏向一侧,记录发作时间与症状变化。任何意识改变都是医疗紧急情况,需静脉补液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5、心率失常:
高温导致电解质紊乱可能引发心跳过速或心律不齐。应持续监测脉搏,避免自行服用药物。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的需排除心肌损伤,医疗机构会进行心电图监测和血液生化检查。
预防中暑需注意每日10-16点避免户外活动,穿着浅色透气衣物,每小时补充200毫升淡盐水。高温作业者应实行轮岗制度,随身携带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饮食宜选择冬瓜、苦瓜等清热食材,运动后及时补充香蕉、橙子等富钾食物。空调房间温度建议维持在26-28摄氏度,外出前涂抹防晒霜并佩戴遮阳帽。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夏季要特别加强看护,出现早期中暑症状时就要启动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