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患者出现失代偿怎么办
肾衰竭失代偿期可通过控制血压、调节电解质、营养支持、肾脏替代治疗及并发症管理等方式干预。失代偿通常由原发病进展、感染、药物毒性、高血压控制不佳及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加速肾功能恶化的关键因素。需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3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血压目标值通常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此类药物兼具降低尿蛋白作用。动态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剧烈波动。
2、调节电解质:
失代偿期易出现高钾血症、低钙高磷等紊乱。限制香蕉、橙子等高钾食物摄入,血钾超过5.5毫摩尔/升时需紧急处理。使用碳酸钙或司维拉姆等磷结合剂控制血磷,维持钙磷乘积在55毫克平方/分升平方以下。定期检测电解质水平,必要时进行短时血液透析纠正。
3、营养支持:
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生物价高的蛋白。保证每日30-35千卡/公斤体重的热量摄入,补充必需氨基酸制剂。同时需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维持在35克/升以上以避免营养不良。
4、肾脏替代治疗:
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分钟或出现严重尿毒症症状时需启动替代治疗。血液透析每周需进行3-4次,每次4小时;腹膜透析每日交换3-5次透析液。肾移植是终末期最佳选择,需评估配型吻合度及并发症风险。治疗方式选择需结合残余肾功能及生活质量需求。
5、并发症管理:
贫血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补铁治疗,维持血红蛋白在100-110克/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控制血磷并应用拟钙剂。心血管并发症需定期评估心功能,控制液体负荷。合并感染时应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肾毒性低的抗生素。
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饮水量为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避免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浓肉汤。适当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瘙痒,使用pH值中性的沐浴产品。每月监测肾功能、血常规及电解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应参与日常照护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