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跟胃糜烂有什么区别
胃溃疡与胃糜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变深度、症状特征及并发症风险三方面。胃溃疡是黏膜层至肌层的穿透性损伤,胃糜烂则局限在黏膜表层;前者多表现为规律性上腹痛伴黑便,后者常为间歇性隐痛;溃疡可能引发穿孔或出血,糜烂极少导致严重并发症。
1、病变深度:
胃溃疡病变穿透黏膜肌层达黏膜下层甚至更深,形成凹陷性缺损,愈合后遗留瘢痕;胃糜烂仅累及黏膜表层上皮细胞,未突破黏膜肌层,愈合后无瘢痕形成。胃镜检查是鉴别两者的金标准,溃疡呈火山口状凹陷,糜烂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或浅表糜烂灶。
2、疼痛特征:
胃溃疡疼痛具有节律性,多发生于餐后1-2小时,持续至下次进餐前缓解,夜间痛明显;胃糜烂疼痛呈间歇性隐痛或灼热感,与进食关系不固定。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则表现为饥饿痛或午夜痛,进食后可缓解,这是鉴别胃源性疼痛的重要特征。
3、出血风险:
胃溃疡出血发生率约15%-20%,多因溃疡基底血管侵蚀导致呕血或黑便,严重者需内镜下止血或手术;胃糜烂出血量少且多为隐性出血,粪便潜血试验可阳性,罕见大出血病例。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更易发生糜烂性出血。
4、癌变概率:
胃溃疡存在1%-3%癌变风险,尤其位于胃大弯或直径超过2厘米的溃疡需定期活检;胃糜烂几乎不发生恶变。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两者共同诱因,但溃疡患者感染率更高达70%-90%,根除治疗可显著降低复发率。
5、愈合周期:
胃溃疡完全愈合需6-8周规范治疗,质子泵抑制剂需持续使用4-6周;胃糜烂2-4周即可修复,抑酸治疗2周后复查内镜多显示黏膜愈合。两者均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但溃疡患者需更严格戒酒并控制焦虑情绪以防复发。
胃病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每日5-6餐少量多食,选择小米粥、山药羹等温和食物;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烧烤。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但溃疡活动期需卧床休息。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家庭成员共同筛查,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出现持续消瘦、贫血或呕吐咖啡样物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