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的中医病机是怎么样的
哮病的中医病机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痰饮内伏、外邪引动等因素相关,具体表现为痰气交阻、气机升降失常。哮病的核心病机涉及{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诱发}、{饮食不当伤脾}、{情志失调扰肺}、{久病及肾失纳}等环节。
1、先天禀赋:
部分患者因父母体质偏颇或胎育失养,形成特禀体质,肺肾之气先天薄弱。此类体质易受外界刺激引发气道痉挛,表现为幼年起病、反复发作的特点。治疗需注重培补元气,常用补肺益肾类方剂调理基础体质。
2、外邪诱发:
风寒暑湿等外邪侵袭肺卫时,可引动伏痰阻滞气道。风邪致气道挛急表现为突发喘鸣,寒邪致痰凝则见白稀痰,热邪灼津则现黄黏痰。发作期治疗需区分邪气性质,分别采用疏风宣肺、温化寒痰或清肺化痰等法。
3、饮食伤脾:
过食生冷肥甘损伤脾阳,运化失职则水湿聚为痰饮。脾为生痰之源,痰浊上贮于肺即形成"窠臼",表现为胸闷痰多、食后易发。缓解期需健脾化痰,常用六君子汤类方剂配合饮食忌口生冷油腻。
4、情志扰肺:
忧思恼怒等情志过极可使肝气郁结,横逆犯肺致肺气上逆。此类发作多伴咽梗胁胀,痰黏难咯。治疗需疏肝解郁与降气化痰并举,配合情志疏导减少七情诱发因素。
5、久病及肾:
病程迁延耗伤肾气,肾不纳气则见动则喘甚、呼多吸少。肾阳亏虚者畏寒肢冷,肾阴不足者烦热盗汗。需分阴阳选用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配合艾灸关元、命门等穴位温固下元。
哮病患者日常需注重环境温度适宜,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饮食宜清淡温软,推荐山药粥健脾、核桃仁温肾、白萝卜顺气;适度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及"两手攀足固肾腰"招式;情志上保持平和,发作时可采用按揉天突穴或檀中穴辅助缓解症状。缓解期坚持三伏贴敷治疗可减少发作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