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怎么检查出来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清标志物检测、腹腔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等方式确诊,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
1、妇科检查:
双合诊或三合诊可触及盆腔内触痛结节或包块,典型表现为子宫后倾固定、骶韧带增粗伴触痛。对于深部浸润型病灶,直肠阴道隔可能触及质硬结节。检查时需注意排除其他盆腔疾病如盆腔炎性包块。
2、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是首选筛查手段,可显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特征性"毛玻璃样"回声。磁共振成像对深部浸润型病灶分辨率更高,能清晰显示病灶与直肠、膀胱的解剖关系。影像学检查需在月经周期后半期进行以提高检出率。
3、血清标志物:
CA125水平常轻度升高,但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部分患者可出现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血清标志物更适用于治疗后的疗效监测而非单独诊断。
4、腹腔镜检查:
作为诊断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盆腔内紫蓝色或暗红色病灶、粘连情况,同时可进行病灶活检。典型镜下表现为"火药灼伤样"病灶、卵巢巧克力囊肿及子宫直肠陷凹封闭。检查应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
5、病理活检:
腹腔镜下取可疑组织送检,病理发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即可确诊。对于特殊部位病灶如肠道、膀胱等,需多学科协作进行内镜下活检。病理诊断需与腺肌症、盆腔结核等疾病鉴别。
确诊后需建立长期管理计划,建议采用低脂高纤维饮食减少雌激素水平波动,适量有氧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避免经期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病灶变化,疼痛症状明显者可尝试热敷缓解,但需警惕疾病进展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因慢性疼痛导致的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