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皮肤病黄水疮是怎么引起的
儿童黄水疮(脓疱疮)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皮肤屏障受损、卫生条件差、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及高温潮湿环境。
1、皮肤屏障受损:
儿童皮肤角质层较薄,抓挠、蚊虫叮咬或湿疹等导致的微小创口易成为细菌入侵通道。日常需保持指甲修剪平整,避免搔抓,湿疹患儿应规范使用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
2、卫生条件差:
共用毛巾、玩具等物品交叉感染是重要传播途径。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衣物床单煮沸消毒,幼儿园等集体场所需严格执行物品分用制度。
3、免疫力低下:
营养不良、贫血或近期感染性疾病会降低皮肤局部抵抗力。保证蛋白质、维生素A/C摄入,接种流感疫苗等可减少继发感染风险。
4、接触传染源:
直接接触患者疱液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均可传播。患儿需隔离至痂皮脱落,接触后立即用肥皂洗手,患病期间避免去泳池等公共场所。
5、高温潮湿环境:
夏季多汗导致皮肤表面pH值改变,利于细菌繁殖。选择透气棉质衣物,出汗后及时擦干,空调房保持50%-60%湿度为宜。
患儿饮食宜清淡,多食冬瓜、绿豆等利湿食物,避免海鲜等发物;每日用蒲公英或金银花煎水外敷可辅助消炎,但破溃处禁用;选择宽松纯棉衣物减少摩擦,恢复期可适当晒太阳促进痂皮脱落。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或皮损扩散需立即就医,避免引发肾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