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炎是什么原因引起,怎么治疗
脚跟炎可能由足底筋膜劳损、跟骨骨刺、运动损伤、肥胖及足部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矫正器具、局部注射及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足底筋膜劳损:
长期站立或行走可能导致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引发无菌性炎症。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建议减少负重活动,选择足弓支撑鞋垫,配合足底筋膜拉伸训练。
2、跟骨骨刺:
跟骨退行性变形成的骨质增生可能刺激周围软组织。X线检查可见跟骨结节处骨赘形成。疼痛呈针刺样,久坐后站立时加重。超声波治疗可缓解炎症,严重者需手术切除骨刺。
3、运动损伤:
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场地过硬易造成跟腱止点损伤。常见于篮球、跑步等爆发性运动后,伴随局部肿胀。急性期应冰敷制动,恢复期采用离心性跟腱训练增强肌腱韧性。
4、肥胖因素:
体重超标会增加足跟承重负荷,加速软组织退化。BMI超过28者发病率显著升高。需通过低热量饮食结合游泳等非负重运动减重,目标每月减轻体重的5%-10%。
5、足部结构异常:
扁平足或高弓足等畸形会改变受力分布。步态分析可见足弓塌陷或足跟内翻。定制矫形鞋垫能重新分配压力,严重畸形需进行距下关节融合术矫正。
日常应避免赤脚行走,选择后跟缓冲良好的运动鞋,每日用网球滚动按摩足底10分钟。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如牛奶、深海鱼等。温水泡脚后做踮脚尖练习,每次保持10秒重复20组。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持续性夜间痛,需考虑影像学检查排除应力性骨折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