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增多的原因有哪些?症状表现是什么

常规体检中有一项是血常规检查,而在查血结果中血小板数值升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多数人血小板只偏高一点,300-400之间,主要是由一些生理因素导致。但是,如果血小板数值异常升高,就要考虑疾病的因素了。那么,血小板增多的原因是什么呢?血液科医生给出以下解答。

血小板增多的原因

1、生理性血小板增多

正常人血小板计数一天内可有6—10%变化,表现为早晨较低,午后略高;春季较低,冬季略高;平原居民较低,高原较高;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高10%;女性月经前降低,月经后升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降低;运动后升高,休息时恢复。

2、病理性血小板增多

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例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恶性肿瘤、感染、缺氧、创伤、骨折等。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x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血小板增多的临床症状表现

血小板增多症起病缓慢、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20%的患者起病时无症状,年轻人明显,只能通过验血或发现脾肿大而确诊。据统计,血小板增多症发作时,30%有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肢体血管栓塞后,可表现肢体麻木、疼痛,甚至坏疽,也有表现红斑性肢痛病。脾及肠系膜血管栓塞可致腹痛、呕吐。肺、脑、肾栓塞引起相应临床症状。脾肿大占80%,一般为轻到中度。少数病人有肝肿大。

医生提醒,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只有清楚血小板增多的原因,才能针对病情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