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紫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儿过敏性紫癜需注意避免过敏原接触、规范用药、监测并发症、调整饮食结构及预防感染。该疾病可能由食物过敏、病原体感染、药物刺激、遗传因素及免疫紊乱等原因引起,需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进行治疗。
1、过敏原规避:
明确并远离诱发因素是管理核心。常见致敏物质包括海鲜、鸡蛋、牛奶等动物蛋白,尘螨花粉等吸入性抗原,以及青霉素类抗生素。建议记录饮食日记,必要时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急性期需严格避免可疑致敏物,症状稳定后可尝试逐步少量引入观察反应。
2、药物规范使用: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抗过敏药物,常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缓解皮肤症状。关节肿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严重病例可能需应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3、并发症监测:
重点观察消化道出血与肾损伤征兆。腹痛便血提示可能发生肠套叠,需立即就医。定期检测尿常规关注蛋白尿和血尿,约30%患儿会出现肾脏受累。血压监测不可忽视,持续性高血压可能预示肾功能进展性损害。
4、饮食结构调整:
急性期给予低盐低脂半流质饮食,避免粗硬食物划伤消化道黏膜。恢复期逐步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优质蛋白优选淡水鱼类。对已知过敏食物应建立长期禁忌清单,加工食品需仔细查看成分表。
5、感染预防管理: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复发诱因,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种疫苗前需评估病情状态,活疫苗使用需谨慎。每日测量体温,出现咽痛咳嗽等感染征象时及时干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短指甲防止搔抓破损。
患儿日常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运动选择游泳等低冲击项目避免关节负重。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定期清洗床品消除尘螨。心理上避免过度限制活动造成自卑情绪,家长应学习疾病知识避免过度焦虑。建议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病程超过6个月者需风湿免疫科长期随访。发作期卧床休息有助于缓解血管炎症,恢复期可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