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会引起心梗吗 了解冠心病和心梗的区别
冠心病可能引发心肌梗死,两者存在因果关系但属于不同病理阶段。冠心病与心肌梗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危险程度上,具体差异包括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肌缺血范围、症状持续时间等五个方面。
1、病理基础: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的慢性过程,心肌梗死则是冠脉完全闭塞引发的急性心肌坏死。前者血管狭窄程度通常超过50%但未完全堵塞,后者往往存在血栓形成或斑块破裂导致的血管急性闭塞。
2、症状差异:
冠心病典型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多在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心肌梗死疼痛更剧烈且持续超过30分钟,常伴有冷汗、恶心及濒死感,硝酸甘油无法缓解。
3、诊断标准:
冠心病诊断依赖冠脉CTA或造影显示血管狭窄,心肌梗死需满足心电图动态演变、心肌酶谱升高和临床症状三项中至少两项。肌钙蛋白在心肌梗死时显著升高,冠心病稳定期通常正常。
4、危险分层:
冠心病患者根据SYNTAX评分分为低中高危,心肌梗死按ST段是否抬高分为STEMI和NSTEMI两类。前者年死亡率约1-3%,后者急性期死亡率可达5-15%,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预后更差。
3、干预策略:
冠心病以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血运重建术为主,心肌梗死需在120分钟内完成急诊PCI或溶栓治疗。前者侧重二级预防,后者属于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范畴。
冠心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饮食采用地中海模式并戒烟限酒。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需立即呼叫急救。心肌梗死后需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2个月,参与心脏康复计划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