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三查八对是什么

静脉输液的三查八对是护理操作中确保用药安全的核心制度,主要包括核对患者信息、药品信息及操作规范三个环节的八项核查内容。

静脉输液的三查八对是什么

1、患者身份:

需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或门诊号等唯一标识信息,防止张冠李戴。采用双人核对或电子腕带扫描可提高准确性,尤其对意识障碍、同名同姓患者更为关键。

2、药品名称:

严格对照医嘱与药品包装上的通用名,注意区分发音相似药物如葡萄糖与葡萄糖酸钙。易混淆药品需单独存放并做醒目标识。

3、药品剂量:

核查药品规格与医嘱用量是否匹配,包括浓度、总量及单次给药量。需特别注意儿童用药的剂量换算,避免十倍量差错。

4、给药途径:

确认静脉给药的必要性,区分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不同方式。严禁将肌注药物用于静脉输液,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存在剂型差异。

静脉输液的三查八对是什么

5、用药时间:

遵循医嘱规定的给药频次与间隔,尤其对抗生素、胰岛素等时间依赖性药物。需核对上次执行时间,避免重复给药或超间隔用药。

6、药品质量:

检查输液袋有无渗漏、沉淀、变色,安瓿瓶是否出现裂纹。需在光线充足环境下观察溶液澄清度,混悬型药物需充分摇匀。

7、器械状态:

评估输液器包装完整性、有效期及滤网功能,检查针头无倒钩、套管无变形。连接部位需确认密封性,防止空气栓塞。

8、过敏史:

再次确认患者药物过敏史及皮试结果,特别是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询问近期是否首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等易致敏药物。

静脉输液的三查八对是什么

执行三查八对应贯穿输液全过程,配药前核对医嘱与药品,穿刺前核对患者与药品,输液后核查记录与效果。建议采用朗读核对法,通过视觉、听觉双重确认。护理人员需定期接受药物知识培训,熟悉药品外观、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表现。对于特殊剂型如化疗药物、肠外营养液,应实行双人四次核对制度。患者及家属可主动参与核对过程,发现异常及时反馈。医疗机构应建立近差错报告系统,通过案例分析持续改进查对流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