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尿路感染是怎么引起的
尿路感染在中医理论中主要由下焦湿热、脾肾两虚、肝郁气滞、外感邪毒、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
1、下焦湿热:
饮食辛辣肥甘或外感湿邪易导致湿热蕴结下焦,湿热下注膀胱可引发尿频尿急等症状。治疗需清热利湿,常用八正散等方剂,配合车前草、金钱草等利尿通淋药材。
2、脾肾两虚:
长期劳累或年老体弱致脾肾阳气不足,气化失司则水道不利,易被外邪侵袭。表现为小便淋漓伴腰膝酸软,需用济生肾气丸温补脾肾,艾灸关元、肾俞等穴位辅助治疗。
3、肝郁气滞:
情志不畅致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影响三焦水道通畅,症见小腹胀痛、排尿涩痛。宜用柴胡疏肝散配合针灸太冲穴疏肝解郁,保持情绪舒畅有助于预防复发。
4、外感邪毒:
外阴不洁或房事不节使湿热毒邪乘虚而入,突发尿痛灼热伴发热,属中医淋证范畴。急症期可用导赤散清热解毒,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5、久病体虚:
慢性病患者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易反复感染,常见尿浊乏力。治疗需标本兼顾,玉屏风散益气固表配合六味地黄丸滋阴,适度练习八段锦增强体质。
日常需避免久坐憋尿,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可饮用淡竹叶茶或玉米须水辅助利尿。饮食宜清淡,少食韭菜、羊肉等发物,经期及性生活后及时清洁。适度练习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症状反复者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