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主要适用于严重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及心功能不全等疾病,适应证主要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长QT综合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需求以及颈动脉窦高敏综合征。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心脏起搏器植入的常见适应证,表现为窦房结功能异常导致的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晕厥、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源性猝死。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起搏器植入可有效维持心率稳定,改善心输出量。伴随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及活动耐力下降,需通过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确诊。
2、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需考虑永久起搏器植入。这类患者因心房冲动无法正常下传心室,导致心室率显著下降,可能出现阿-斯综合征发作。起搏器通过替代受损传导系统恢复房室同步,预防猝死风险。常伴有眼前发黑、抽搐等症状,需结合电生理检查评估阻滞部位。
3、长QT综合征:
先天性或获得性长QT综合征伴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时,起搏器可通过提高基础心率缩短QT间期,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作。此类患者多有晕厥家族史,心电图显示QTc间期超过480毫秒。起搏治疗需配合β受体阻滞剂使用,同时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应激刺激。
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合并心室不同步患者适合植入CRT起搏器。通过左右心室同步起搏改善心脏泵血效率,适用于QRS波宽度超过150毫秒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可提升射血分数10%以上,显著缓解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术前需行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肌运动不同步程度。
5、颈动脉窦高敏综合征:
颈动脉窦按压诱发超过3秒心脏停搏或收缩压下降50mmHg者需起搏器治疗。这类患者常因轻微颈部压力导致反射性严重心动过缓,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双腔起搏器可预防迷走神经过度激活引起的心脏抑制,术后需避免穿紧领衣物。
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后需定期随访程控,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强磁场环境,保持植入部位皮肤清洁。建议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上肢剧烈活动。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限制高脂饮食预防动脉硬化。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需复查起搏器功能,出现心悸、持续头晕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