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放疗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有哪些
胸部放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可通过皮肤护理、药物干预、营养支持等方式处理。
1、放射性皮炎:
放疗区域皮肤可能出现红斑、干燥、脱屑或溃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日晒,使用无刺激性保湿剂。严重时需暂停放疗并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
2、放射性肺炎:
多发生在放疗后1-3个月,表现为咳嗽、气短、低热。轻度可观察,中重度需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时加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吸氧。
3、放射性食管炎:
表现为吞咽疼痛、烧灼感。建议进食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疼痛明显时可口服利多卡因胶浆,严重者需静脉营养支持。
4、骨髓抑制:
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最常见。定期监测血常规,白细胞低于3×10⁹/L需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血小板低于50×10⁹/L可考虑输注血小板。
5、心脏毒性:
多见于左侧乳腺癌放疗后,可能诱发心包炎或冠心病。控制放疗剂量,使用心脏保护药物如辅酶Q10,出现胸闷心悸应及时心电图检查。
放疗期间需保证每日2500毫升饮水,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鱼肉、蛋奶、新鲜果蔬。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活动,如每日散步30分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放疗区域禁止使用肥皂或酒精擦拭。每周监测体重变化,出现持续发热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治疗结束后仍需定期复查胸部CT和心脏功能,长期随访放射性肺纤维化和心血管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