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D-MBD医学上是什么意思
CKD-MBD是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代谢异常的英文缩写,指慢性肾脏病患者因钙、磷、维生素D代谢紊乱导致的骨骼病变和血管钙化等全身性病变。
1、定义解析:
CKD-MBD涵盖慢性肾脏病继发的三种病理改变:矿物质代谢异常(如高磷血症、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转化异常(包括纤维性骨炎、骨软化等)。其核心机制为肾功能减退导致活性维生素D合成减少和磷排泄障碍。
2、主要表现:
早期表现为血磷升高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异常,进展期出现骨痛、骨折风险增加,严重者可发生血管钙化和心脑血管事件。骨骼病变在儿童患者中常表现为生长迟缓。
3、诊断标准:
需结合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影像学检查(骨密度、血管钙化评估)及骨活检结果。慢性肾脏病3期以上患者需定期监测这些指标。
4、治疗原则:
包括限制膳食磷摄入、使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镧、司维拉姆)、补充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如骨化三醇)。严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考虑甲状旁腺切除术。
5、并发症管理:
需预防血管钙化,避免过量使用钙剂。对于透析患者,需通过调整透析液钙浓度控制血钙水平。合并骨折患者需评估骨转换状态后选择抗骨吸收或促骨形成药物。
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严格控制每日磷摄入量在800-1000毫克,选择低磷蛋白饮食如鸡蛋白、瘦肉等。适度日照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需避免暴晒。运动方面建议进行抗阻力训练以维持骨量,但需避免跌倒风险。透析患者需严格记录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骨骼疼痛或抽搐等症状。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同时优化原发病管理,以延缓血管钙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