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是什么意思 从症状到病因了解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下降及日常生活能力受损。血管性痴呆可能由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步态异常、语言障碍、定向力丧失等症状。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脑部小动脉,导致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加速脑白质病变,表现为执行功能下降和反应迟钝。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低盐饮食结合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
2、脑梗死: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是常见病因,梗死灶累计体积超过50毫升时易出现痴呆症状。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性记忆缺失或偏侧肢体无力,头部影像学检查可见散在缺血病灶。抗血小板治疗联合他汀类药物可延缓病情进展。
3、脑出血:
脑实质出血后血肿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出血吸收后遗留的软化灶会影响神经网络传导。常见于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表现为计算力减退和性格改变。急性期需控制脑水肿,恢复期进行认知康复训练。
4、糖尿病:
糖代谢异常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引发脑微循环障碍。患者常合并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认知测试显示信息处理速度明显减慢。严格血糖管理可降低脑小血管病风险,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
5、高脂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脑血流灌注。患者多伴有颈动脉斑块,可能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饮食中增加深海鱼类摄入,配合降脂药物可稳定斑块。
血管性痴呆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采用地中海模式多摄入橄榄油、坚果及深色蔬菜。建议使用记事本辅助记忆,居所设置防滑设施预防跌倒。家属应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定期陪同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发现症状加重及时复查头部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