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足口病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
儿童手足口病的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主要方法包括咽拭子病毒检测、血清学抗体检查、粪便病毒分离、血常规分析以及脑脊液检查(重症病例)。
1、咽拭子病毒检测:
通过采集患儿咽部分泌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肠道病毒核酸,可特异性识别柯萨奇病毒A16型或肠道病毒71型等病原体。该方法在发病初期阳性率较高,是早期确诊的重要依据。
2、血清学抗体检查:
检测血液中IgM抗体水平,若发现肠道病毒特异性抗体呈阳性,提示近期感染。该检查适用于病程5天后的患儿,但需注意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产生的交叉反应。
3、粪便病毒分离:
肠道病毒可通过粪便排出持续2-4周,采集粪便样本进行病毒培养或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可辅助诊断。该方法检出窗口期长,适合病程中后期补检。
4、血常规分析:
多数患儿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此项基础检查可排除细菌感染,若出现白细胞显著升高伴中性粒细胞增多,需警惕合并细菌感染可能。
5、脑脊液检查:
对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重症患儿,需腰椎穿刺检测脑脊液压力、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典型改变为淋巴细胞轻度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有助于判断是否并发病毒性脑膜炎。
日常护理中需保持患儿口腔清洁,进食后可用生理盐水漱口;选择柔软无刺激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衣物床单每日煮沸消毒;密切监测体温与皮疹变化,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与维生素C,但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口腔溃疡。隔离期不少于症状消失后1周,期间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