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腐蚀性胃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急性腐蚀性胃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有清除腐蚀物、中和毒物、保护胃黏膜、防治并发症、营养支持。
1、清除腐蚀物:
立即停止摄入腐蚀性物质,通过洗胃或催吐清除胃内残留物。使用生理盐水或温水进行洗胃,避免使用中和剂以免产热加重损伤。早期清除可减少腐蚀物与胃黏膜接触时间,降低组织损伤程度。
2、中和毒物:
根据腐蚀物性质选择中和剂,强酸中毒可用氢氧化铝凝胶或镁乳中和,强碱中毒则用稀释醋酸或柠檬汁中和。中和治疗需在摄入腐蚀物1-2小时内进行,操作需谨慎避免穿孔风险。
3、保护胃黏膜:
使用硫糖铝混悬液或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黏膜保护剂可形成物理屏障,促进受损黏膜修复。严重病例需静脉注射质子泵抑制剂,持续抑制胃酸分泌。
4、防治并发症: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休克、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出现剧烈腹痛或板状腹需考虑外科干预。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血或血浆扩容。
5、营养支持:
急性期禁食,通过静脉营养补充能量。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食物。长期营养管理需根据胃部损伤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严重狭窄者需考虑肠内营养支持。
急性腐蚀性胃炎患者康复期需注意饮食调理,选择米汤、藕粉等温和流食,逐步增加蒸蛋羹、嫩豆腐等半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过热过冷食物,戒烟戒酒。恢复期可适量饮用蜂蜜水保护胃黏膜,进食后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出现吞咽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