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后血压低怎么回事
血液透析后血压低可能由超滤速度过快、干体重设置不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功能异常、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透析参数、评估干体重、药物治疗、改善心脏功能、优化用药方案等方式缓解。
1、超滤速度过快:
透析过程中水分清除速率超过血管再充盈能力时,会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下降。治疗需根据患者耐受性逐步下调超滤率,采用可调钠透析模式维持血浆渗透压,必要时静脉补充生理盐水。
2、干体重设置不当:
目标干体重低于实际需求会导致慢性血容量不足。需通过生物电阻抗、下腔静脉直径超声等客观指标重新评估,每次透析调整幅度不超过0.3千克,配合动态血压监测调整至理想干体重。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尿毒症患者常合并压力反射敏感性下降,表现为透析中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可考虑使用盐酸米多君等α受体激动剂,配合下肢加压包扎促进静脉回流,透析前避免进食加重内脏血流再分布。
4、心脏功能异常:
合并心力衰竭或心肌缺血时心输出量代偿不足。需完善心脏超声评估收缩功能,优化降压方案避免过度控制,严重者可改用血液透析滤过模式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
5、药物影响:
部分降压药在透析清除后出现反跳性低血压。建议调整给药时间至透析结束后,优先选择不被透析清除的降压药如氨氯地平,合并贫血时需同步纠正血红蛋白水平。
透析后需保持卧位至血压稳定,起床时遵循"三部曲"防跌倒。日常控制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增加优质蛋白摄入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避免透析前大量进食。适度进行握力训练改善血管反应性,定期监测血压日记供医生调整方案。出现头晕、冷汗等低血压先兆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