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不会导致失明 糖尿病导致的这些危害要重视
糖尿病可能导致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引发的危害主要有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足部溃疡。
1、视网膜病变: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微血管,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表现为微血管瘤、出血点,晚期可能出现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最终导致失明。定期眼底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激光治疗和玻璃体切除术可延缓病情进展。
2、糖尿病肾病:
高血糖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发展为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控制血糖血压、限制蛋白质摄入可延缓肾病进展,严重者需透析或肾移植。
3、周围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损害神经纤维,导致感觉异常、疼痛和麻木。常见症状包括手足刺痛、感觉减退,严重时可能出现无痛性溃疡。血糖控制、营养神经药物和止痛治疗可改善症状,足部护理尤为重要。
4、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风险。高血糖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5、足部溃疡:
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共同导致糖尿病足,表现为伤口不易愈合、感染和坏疽。轻微外伤可能发展为深部感染甚至截肢。日常足部检查、穿着合适鞋袜、及时处理伤口可预防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低糖低脂饮食、规律运动和戒烟限酒。监测血糖血压血脂指标,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受伤。出现视力模糊、水肿、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综合管理可有效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