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14项能检查出哪些病
尿常规14项检查可筛查泌尿系统感染、肾炎、糖尿病、肝胆疾病及代谢异常等疾病。尿常规检查的主要指标包括尿蛋白、尿糖、尿潜血、尿胆原、尿酮体、尿比重、尿酸碱度、尿白细胞、尿亚硝酸盐、尿胆红素、尿红细胞、尿上皮细胞、尿管型及尿结晶。
1、泌尿感染:
尿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升高和亚硝酸盐阳性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通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液中可检测到细菌和脓细胞。尿常规检查可初步判断感染部位,如膀胱炎、尿道炎或肾盂肾炎。
2、肾脏疾病:
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尿液中检出管型或红细胞管理提示肾实质损伤。尿比重异常反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异常,可能由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引起。
3、糖尿病:
尿糖阳性是筛查糖尿病的重要指标,血糖超过肾糖阈时出现尿糖。尿酮体阳性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能。长期尿糖阳性需结合血糖检测确诊糖尿病,并评估是否存在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
4、肝胆疾病: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异常提示肝胆系统疾病。尿胆红素阳性常见于梗阻性黄疸,尿胆原增加多见于溶血性黄疸。肝胆疾病患者尿液颜色可能呈深黄色或茶色,需结合肝功能检查进一步诊断。
3、代谢异常:
尿酸碱度异常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紊乱。尿结晶检出提示可能存在痛风、尿路结石等代谢性疾病。某些遗传性代谢病可通过尿常规中特定代谢产物筛查,如苯丙酮尿症患者尿液中可检出苯丙酮酸。
尿常规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量饮水,女性避开月经期。检查异常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日常应注意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憋尿,控制高盐高糖饮食,定期进行尿液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泌尿系统疾病。出现尿频尿急等排尿异常或尿液颜色性状改变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