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怎么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通过机械通气支持、原发病治疗、液体管理、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常由肺部感染、严重创伤、脓毒症、误吸、胰腺炎等原因引起。
1、机械通气支持:
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核心治疗手段,通过正压通气改善氧合。常用模式包括小潮气量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俯卧位通气或体外膜肺氧合支持。
2、原发病治疗:
针对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肺部感染需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脓毒症需积极抗感染和液体复苏,创伤患者需处理原发损伤。控制原发病可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3、液体管理:
采用保守性液体策略,在保证器官灌注前提下限制液体入量。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调整补液方案。必要时可使用利尿剂减轻肺水肿,改善氧合功能。
4、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其他药物包括肺表面活性物质、β2受体激动剂等。严重病例可考虑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改善人机同步。
5、营养支持:
早期肠内营养可维持肠道屏障功能,预防感染并发症。采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配方,必要时添加ω-3脂肪酸。严重病例需监测电解质和血糖水平,避免代谢紊乱。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康复期需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从床上被动运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饮食宜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类、豆制品,分次少量进食。保持环境空气流通,避免二手烟刺激。定期复查肺功能,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家属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出现呼吸困难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