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龈炎是怎么形成 五个坏习惯惹慢性牙龈炎发生
慢性牙龈炎可能由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堆积、吸烟、激素变化、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常见诱因包括饭后不漱口、刷牙方式错误、长期吸烟、妊娠期激素波动、糖尿病控制不佳等五个坏习惯。
1、口腔卫生不良:
饭后食物残渣滞留牙缝形成软垢,24小时内未清除会矿化成牙结石。长期使用单侧咀嚼或横刷法刷牙,导致牙龈机械性损伤,菌斑在龈缘处堆积刺激牙龈血管扩张,临床表现为刷牙出血和口臭。建议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邻面,每半年进行超声波洁治。
2、牙菌斑堆积:
变形链球菌和放线菌等致病菌在牙颈部形成生物膜,代谢产物引发牙龈免疫反应。菌斑钙化后形成龈下结石压迫牙周袋,造成牙龈乳头水肿和探诊出血。通过龈上洁治术清除可见菌斑,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抑制微生物繁殖。
3、吸烟刺激:
烟草中尼古丁收缩牙龈毛细血管,降低局部免疫力,同时高温烟雾使角化龈萎缩。吸烟者牙周袋深度常达4毫米以上,龈沟液量是正常者的3倍。戒烟后6个月可见牙龈乳头形态改善,结合派丽奥软膏局部给药可促进修复。
4、激素变化:
妊娠期孕酮水平升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青春期雌激素波动导致牙龈对菌斑敏感性增强。这类激素性牙龈炎表现为牙龈瘤样增生,分娩或发育稳定后症状多自行缓解。期间需加强菌斑控制,避免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
5、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糖化终末产物沉积在牙龈微血管,白细胞趋化功能受损易继发感染。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减少会导致自发性牙龈渗血。控制原发病基础上,可短期使用复方硼砂溶液含漱,重度增生需行牙龈成形术。
预防慢性牙龈炎需建立每日两次巴氏刷牙、使用牙线及冲牙器的清洁流程,限制碳酸饮料和精制糖摄入。建议选择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时呈45度角震颤清洁龈沟。吸烟人群每年应接受两次牙周检查,妊娠期和更年期女性需加强口腔护理。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可降低牙龈出血风险,日常咀嚼无糖口香糖有助于刺激唾液分泌。出现持续性牙龈肿胀或牙齿松动需及时进行牙周探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