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时心电图有哪些变化
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可能出现T波倒置、ST段压低或抬高、病理性Q波、心律失常以及QT间期延长等变化。
1、T波倒置:
心肌缺血早期常表现为T波对称性倒置,反映心内膜下心肌复极异常。这种变化在胸导联(如V3-V6)最为明显,可能伴随胸闷症状,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ST段压低:
心内膜下缺血典型表现为水平型或下斜型ST段压低≥0.1mV,持续时间超过1分钟具有诊断价值。ST段压低程度与缺血严重程度相关,常见于劳力型心绞痛发作时。
3、ST段抬高:
透壁性心肌缺血时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提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ST段抬高幅度越大,心肌损伤范围通常越广,需紧急血运重建治疗。
4、病理性Q波:
心肌坏死区域会出现宽度≥0.04秒、深度>1/4R波的病理性Q波,多见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新发Q波伴随ST-T改变时,提示急性心肌梗死进展。
5、心律失常:
缺血心肌电活动不稳定可引发室性早搏、室速等心律失常,严重时导致心室颤动。心电图显示宽QRS波群或室性异位心律,需警惕恶性心律失常风险。
心肌缺血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以补充ω-3脂肪酸。建议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内。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和寒冷刺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出现持续胸痛超过20分钟或伴随冷汗、恶心等症状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