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眶壁骨折的CT表现有哪些
眼眶眶壁骨折在CT影像中主要表现为眶壁连续性中断、软组织疝出、眶内积气、邻近鼻窦积液及眼外肌增粗移位。
1、眶壁中断:
CT轴位及冠状位可清晰显示骨质不连续,常见于眶下壁及内壁。骨折线多呈线性或粉碎性,薄层扫描(1-2mm)能提高微小骨折检出率。眶下壁骨折常累及上颌窦顶壁,内壁骨折多涉及筛骨纸样板。
2、软组织疝出:
眶内脂肪或眼外肌通过骨折缺损处向邻近鼻窦疝入。下直肌和下斜肌易疝入上颌窦,内直肌易疝入筛窦。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评估疝出组织的体积和位置。
3、眶内积气:
骨折导致鼻窦与眼眶相通时,CT可见眶内气泡影,多分布于眼球后方或骨折周围。积气量较大时可形成"气肿眼",可能压迫视神经。
4、鼻窦积液:
伴随骨折的鼻窦黏膜反应性增厚,可见上颌窦或筛窦内液平。急性期积液密度较高,慢性期密度减低,可能合并黏膜囊肿形成。
5、眼外肌改变:
眼外肌形态异常包括增粗、扭曲及嵌顿。肌肉嵌顿时可见"泪滴征",即肌肉在骨折处突然变细。冠状位能准确显示肌肉与骨折断端的关系。
建议患者检查后避免擤鼻、打喷嚏等增加眶压的动作,急性期可冷敷减轻肿胀。恢复期需进行眼球运动训练防止粘连,定期复查CT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若出现复视持续不缓解或视力下降,需考虑手术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