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心脏疼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吗?医生:有这几个症状要注意
中老年人胸口突然一阵刺痛,手里的茶杯差点摔在地上。这种心脏"咯噔"一下的感觉,到底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还是身体在拉警.报?先别急着百度对号入座,咱们来拆解下那些容易被误解的心脏信号。
一、这些症状才是真"心"病
1、绞痛感会"跑"
真正的心绞痛很少固定在某个点疼,更像有人用皮带勒住整个胸腔。疼痛常向左肩、下巴甚至后背放射,有人会误以为是牙疼或肩周炎。
2、运动时加重
买菜拎重物时胸闷、爬三层楼要歇好几次,这些活动后出现的不适特别要警惕。安静休息几分钟能缓解,是典型心肌缺血表现。
3、伴随冒冷汗
心脏报.警时往往自带"背景特效",突然脸色煞白、浑身湿冷得像从水里捞出来,这种出汗和普通燥热出汗完全不同。
二、容易被误会的"假警.报"
1、针扎样刺痛
持续几秒的尖锐疼痛,位置明确能用手指点出来,大概率是肋间神经痛或肌肉拉伤。真正心脏病痛像压着大石头,说不清具体位置。
2、深呼吸加重
疼痛随呼吸起伏,转身咳嗽时明显,可能是胸膜炎或带状疱疹前期。心脏问题引起的疼痛通常不受呼吸影响。
3、饭后不适
饱餐后出现的胀痛感,打嗝排气能缓解,多半是胃食管反流在作怪。可以试试喝温水,能缓解的通常不是心脏问题。
三、不同疼痛的危险等级
1、红色警.报
持续超过20分钟的剧烈胸痛,伴有濒死感、呕吐或意识模糊,立即拨打120。这类症状可能是急性心梗,每延误1小时死亡率增加10%。
2、黄色预警
每周规律出现3次以上胸闷,稍活动就气喘,建议72小时内挂心内科检查。需要做动态心电图捕捉发作时的异常波形。
3、日常观察
偶尔出现的几秒刺痛,与劳累情绪无关,可以先记录发作频率。同时监测血压血糖,下次体检时重点查血脂指标。
四、去医院前做好这些准备
1、症状记录
用手机备忘录记下:疼痛具体位置、持续时间、缓解方式、伴随症状。拍下舌苔照片,中医辨证会参考这些信息。
2、基础检查
带齐近期体检报告,特别是血脂、血糖、颈动脉超声这些数据。血压记录最好有晨起、睡前两个时间段的数据。
3、药物清单
整理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保健品。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要告知医生服用剂量和频率。
心脏不舒服别硬扛,但也别自己吓自己。记住一个原则:持续不缓解的胸痛必须就医,偶尔的轻微不适做好监测。现在很多医院都有胸痛中心绿色通道,该检查时别犹豫,毕竟这颗心还要为你工作好几十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