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水痘患者通常在10到21天内发病,潜伏期结束后会出现皮疹、发热、乏力等症状。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强,主要通过空气或直接接触传播。
1、水痘的发病机制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有关。感染者通过咳嗽、打喷嚏或接触皮疹分泌物释放病毒,健康人吸入或接触后可能感染。病毒进入人体后,在呼吸道黏膜繁殖,随后进入血液扩散至全身,引发典型的水痘症状。
2、接触水痘患者后,若未接种疫苗或未感染过水痘,发病风险较高。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孕妇、老人、慢性病患者或儿童,更容易感染且症状较重。感染后,病毒可在体内潜伏,未来可能引发带状疱疹。
3、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即使感染,症状也较轻。与患者接触后,尽早接种疫苗可能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日常生活中避免密切接触患者,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减少传播机会。
4、水痘的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皮疹瘙痒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或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发热时可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引发瑞氏综合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饮食清淡,多饮水,保证休息。
5、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皮疹感染或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给予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缩短病程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孕妇、新生儿或免疫力低下者感染水痘,需特别关注并及时治疗。
接触水痘患者后,密切观察潜伏期内的身体状况,采取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或避免接触。一旦发病,及时对症治疗,必要时就医,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