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腹水的风险包括感染、出血、低血压和肾功能损伤。这些风险与操作技术、患者身体状况以及术后护理密切相关。操作前需评估患者病情,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1、感染风险。抽腹水过程中,若无菌操作不严格,可能导致腹腔感染。感染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水浑浊等。预防感染的关键在于操作环境消毒、器械无菌处理以及术后抗生素应用。常见的抗生素包括头孢类、喹诺酮类等。
2、出血风险。腹水抽取可能损伤腹腔内血管,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较差,出血风险更高。轻微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严重出血需输血或手术干预。术前应检查凝血功能,必要时补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
3、低血压风险。大量腹水抽取会导致腹内压骤降,血液重新分布,可能引起低血压。表现为头晕、乏力、心率加快等。操作时应控制抽液速度,每次抽液量不宜过多,术后补液以维持血压稳定。
4、肾功能损伤风险。腹水抽取后,血容量不足可能影响肾脏血流,导致肾功能下降。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术后应监测尿量和肾功能,及时补充液体,必要时使用利尿剂促进排尿。
抽腹水是一种有创操作,虽然能缓解症状,但存在一定风险。操作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抽液量和速度,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