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由恶性肿瘤引起的胆道阻塞,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引发黄疸的疾病。这种情况通常与胰腺癌、胆管癌或肝癌等恶性肿瘤相关,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黄疸的发生是因为胆汁中的胆红素无法顺利排出体外,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因通常是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阻碍胆汁流动。胆管是连接肝脏和肠道的管道,负责将胆汁输送到肠道帮助消化。当胆管被肿瘤阻塞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胆红素就会在体内积累。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症状除了皮肤和眼睛发黄外,还可能包括皮肤瘙痒、尿液颜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提示胆道系统出现了严重问题。如果肿瘤压迫到周围器官,还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黄疸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恶性梗阻性黄疸只是其中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
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关键在于解除胆道梗阻。医生可能会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放置支架,或者进行手术切除肿瘤以恢复胆汁流动。同时,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也非常重要,可能需要结合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食物,以减轻肝脏负担。如果出现黄疸或其他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