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是怎么回事

胆道蛔虫病是由蛔虫进入胆道系统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胆道感染或梗阻。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

胆道蛔虫病是怎么回事

胆道蛔虫病的主要病因是蛔虫感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通常通过摄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蛔虫在肠道内成熟后,可能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道系统,引发胆道蛔虫病。遗传因素对该病的影响较小,但环境因素如卫生条件差、饮食不洁等是主要诱因。生理因素方面,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蛔虫。外伤或手术也可能导致蛔虫进入胆道。病理上,蛔虫在胆道内活动可能引起胆道痉挛、炎症,甚至胆道梗阻或感染,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

胆道蛔虫病是怎么回事

治疗胆道蛔虫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是首选,常用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和吡喹酮,这些药物能有效杀灭蛔虫并促进其排出。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药物治疗通常足够。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如出现胆道梗阻、感染或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取虫术、胆道探查术和胆囊切除术,具体选择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身体状况。饮食方面,建议患者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运动方面,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胆道蛔虫病是怎么回事

预防胆道蛔虫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避免食用未洗净的蔬果和未煮熟的食物。定期驱虫治疗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对于儿童和高风险人群。如果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