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收购医疗垃圾的收购站地点非常隐蔽
警方查处非法收购站
警方查处非法收购站
医疗废物属危险废弃物,其危害性难以估量,如处理不当,将造成环境污染、疾病传播,但仍有人把售卖和回收医疗废物当作生财之道。本月,记者接到市民报料,有人在红联农贸市场一带的废品回收站售卖和收购这些极度危险的废物。
记者连续暗访多日发现,在个别废品收购站,收购医疗废物的现象确实存在。
暗访
一收购站女老板开价2毛钱一斤
市民反映问题的地点位于红联农贸市场附近,此处废品收购站众多。
11月初的一个下午,以正在开诊所,想出售一次性针管、输液器等医疗废物为由,记者与多名收购站老板进行了接触。
“收那东西违法,如果被发现,不光没收、罚款,弄不好还要被抓,不敢收!”询问了数家老板,均得到类似回复。“小伙子,你不知道,以前我们敢收,但前两年有人因为收购那玩意坐了牢,之后就不敢收了。”一家收购站老板说。
在红联农贸市场对面巷子,还有一家专收废旧塑料的废品收购站,老板是名妇女,深10米左右的走道两侧堆满塑料垃圾,东西摆放凌乱,气味有些呛人。
“大姐,你们这收不收针管、输液器?”记者问。
“……你那有多少?”40岁左右的女老板反应有些迟疑。
“也就20公斤左右。”
“2毛钱1斤(公斤)吧!”
“能不能高点?我那里以后肯定还有。”
“我们卖给人家才3毛钱(1斤)。如果数量多,以后再说。最近行情不好。”
女老板显然知道收购医疗废物属于违法。“几年前就有人因此坐牢。”她还记得2010年的那起案件,“以前,昆明有4家专门收购这些垃圾的,前两年被查了2家,现在只剩下2家。”女老板说,“我们收到这些东西,都是卖给这2家,平日里他们会不定时地开车过来收。”
至于买家的电话、地址,女老板不愿说:“你和人家又不熟,人家不会搭理你的。”关于医疗废物收购后的用途,女老板更不愿提。不过,根据此前报道,废品收购站将收购的医疗废物转手卖给塑料加工厂,塑料加工厂将其进行分类,用清水清洗后,再用打碎机将其处理,当作塑料废品卖出。可以说,整个过程如果某一环节处理不当,都将产生严重后果。
蹲点
一男子送来10多公斤可疑物
因无法进入收购站查找,记者无法得知收购站此时是否有医疗废物存在,也不确定买家何时收货。不得已,只能蹲守。
11月6日晚7点多,天已黑尽还下着小雨,一名男子骑电动车驶进巷子,在女老板的收购站前停下。男子左顾右盼后,从车上提下一编织袋东西进入收购站。和女老板交流几句后,此人将东西放上秤,“16斤(公斤)!”记者隐约听到。之后,灯光下,女老板拿出手电筒,朝编织袋内看了看,而后迅速用报纸盖上。短短几分钟时间,记者通过观察大致确认:编织袋里很可能就是医疗废物。
待男子骑车离开后,女老板将编织袋提进一间屋子,然后用绳子将门拴上。此时,为确认此东西就是医疗废物,记者迅速拨通电话。
19点36分,记者拨通了西山区环保局电话。执法人员表示,将尽快通知执法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
新闻延伸
昆明已查处多起
医疗废物回收案
2011年4月昆明警方查处一起非法储存医疗废物案件,嵩明县嵩阳镇杨桥村委会杨家村的一废旧塑料收购点内储存了57公斤使用过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之后,收购点负责人被治安拘留15天,57公斤医疗废物也交由昆明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处置中心进行了安全处理。
2010年8月昆明市公安局环保分局在普吉街道办事处尹家村一废旧塑料收购加工点进行入户调查时,破获了一起非法倒卖医疗废物案件,查获医疗废物84袋,共计4260公斤,并将涉嫌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的熊某刑事拘留。
2010年1月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云南省首例非法买卖、运输、储存医疗废物案。此案中,专案组在犯罪嫌疑人段某位于西山区的住处查获共计289袋、5305公斤的医疗废物。经审理,其已构成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新闻助读
医疗废物
属于危险废物
●危害
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使用过的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属于医疗废物。依《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第三条规定,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对医疗废物如不加强管理、随意丢弃、处置,任其混入生活垃圾、流散到人们生活环境中,就会污染大气、水源、土地以及动植物,造成疾病传播,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处置
医疗废物应当由医疗卫生机构和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经营许可证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处置,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根据要求,医疗废物产生48小时内必须处置。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属于医疗废物。不论是否剪除针头,是否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污染,均属于医疗废物,均应作为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出警
民警教育了收购站老板
担心医疗废物会被收购站转移,记者又拨通了110报警电话。西山公安分局大观楼派出所的2名民警迅速抵达现场。
20点37分,记者随民警进入废品收购站。院子里堆放着不少杂物,但民警并没有发现有可疑物品。再往里走,是一个两层阁楼,此时1楼没人,堆放着一些胶管和很多用蛇皮口袋装着的塑料制品。
经过初步排查,民警在1楼的墙角发现一个红色格子的编织袋,重20公斤左右,打开一看,满满一袋全是塑料输液管,部分输液管中还有红色液体,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针水味和消毒液味。
此时,一名男子从2楼下来。看到民警,该男子神情淡定,自称不是废品回收站的老板。“老板出去打牌了,我只是小工。”他说。
“有人举报你们收购医疗废弃物,这些东西你们不能收。哪个卖给你们的?”民警问。
“老乡,湖南老乡。”该名男子开始紧张。当民警讯问红色编织袋里的医疗废物如何处理时,该男子含糊其辞,小声嘀咕了一句,谁也没听清楚。
民警又问这些东西什么时间收的。“才收的、才收的,一般的话我们很少(收)。”该男子说。
“是谁拿来卖的?”民警问道。
“我不知道,是老板收的,老板不在。”男子答道。
“这包东西多少钱?”
“我们收的少,5毛钱一公斤,平时也不收它。今天是一个男的骑三轮车驮来的,前几天他说有几百斤我们都没有要。”
“那今天为什么又要了?”
“他抱来的,不然几百斤我们都不要。”
登记了该名男子的身份信息后,民警让男子给老板打电话,让其老板尽快回来。
此后,一名彭姓的男子从外面回来,一看到民警就笑着和民警打招呼,他自称是这家回收站的老板。
“我们不收这些东西的。”彭某说。
“不收?5角钱一斤还说不收。”
“我们不要的,是那个男的说,不要你们就丢了。”
“已经有人举报你们收这些医疗废弃物了。”
“我们不收,可能是那个男的故意摆在这里,来挑我们的事,不然给我钱我都不要。”面对民警的询问,彭某一直不承认这袋医疗废弃物是他们主动回收的。
登记完该彭姓男子的身份信息,并进行了教育。民警表示,由于是第一次接到关于医疗废弃物的举报,他们并不太清楚应该如何处理此事。此后,民警交代彭姓男子不能把此袋医疗废弃物搬走,要等待环保局的执法人员处理。
21点左右,民警离开废品回收站。
认定
第一次查到废弃输液管
21点40分,西山区环保局执法人员来到现场。
记者与环保局的两名执法人员再一次进入这家废品回收站。此时,之前查处的那袋医疗废弃物已经被丢到了大门口。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彭姓男子和另外一名此前没有出现过的女子表示,东西是一个年轻男子送来的,他不收,男子就说自己冒雨送来,不收也丢在这里。
女子说,卖给他们输液管的男子自称是一家诊所的,一个月有几百斤(医疗废弃物)。“我说这个东西我们不要,卖不出去,他就说他拎都拎来了,你随便给我点钱,我就随便给了他3块钱。”
期间,执法人员反复强调回收医疗废弃物属于违法行为,彭姓男子和这名不知名的女子都始终表示,东西不是他们主动收的,是那名自称诊所老板的男子丢在这里的。执法人员随后进行了拍照取证,因为不方便带走,执法人员叮嘱彭姓男子,不能私自处理这袋东西,摆在院子里等待他们第二天再来处理。
离开废品回收站后,一名姓战的执法人员介绍,由于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这家废品回收站长期回收医疗废弃物,并且当事人一直不承认,他们也不能进行处置,只能等第二天再来查看,检查是否能从这袋医疗废弃物中找到更多线索。“这个片区的废品回收站一直是我们的抽查重点,以前在附近一家回收站发现有玻璃瓶(医用),但玻璃瓶不属于医疗废弃物,是可以回收利用的。除此之外,像今天这样的东西我们还是第一次查到。”此外,战姓执法人员肯定地说,“今天查到的这些东西肯定是违法的。”
进展
市民若发现
医疗垃圾
可打电话举报
11月7日下午,记者再次致电西山区环保局的战姓执法人员。据他介绍,当天早上,他们再次对前一天晚上查到的医疗废弃物进行了检查,但仍未发现有用线索,随后,他们通知了专门回收医疗废品的正晓公司,由正晓公司拉走进行正规处理。
据了解,正晓公司全称为云南正晓环保投资有限公司昆明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已在昆明市卫生局、环保局取得医疗废物的处置资格,昆明市内的医疗废物都由该公司进行拉走处理。“我们一般会将这些医疗废物运至富民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然后按国家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运垃圾的车子也会每天进行消毒。”该公司工作人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针对这次事件,西山区环保局执法人员表示,由于绝乏足够依据,且是第一次发现这一情况,量也不算大,尚不能查处这家废品回收站。但环保局会继续关注这家回收站,一旦再发现类似情况,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处理。
此外,执法人员还表示,私自回收医疗废弃物的,如果情节较轻、数量较小,一般进行行政处罚,对当事人进行罚款;如果数量较大,影响比较恶劣的,将移交昆明市公安局环保分局依法进行处置。市民若发现此类现象,可拨打110和12369举报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