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晒马拉松成绩以及“马克”夜跑成绩的男男女女越来越多。平板支撑、马拉松、骑行、跳操等都成为时尚又健康的减肥方式。有人说:“每天不虐一下自己,都感觉有罪恶感。”但是,朋友圈中流行的运动方式,并不见得适合自己。如果健身方式不当,或健身时间过长都可能造成一定的身体危害。最近,23岁的昆明女孩马顾(化名)在家“虐”腹时,突感腹股沟不适,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疝气。马甲线还没练出来,却已住进医院。
为练马甲线,马顾从网上找了大量视频和资料学习,制定了一个长期“虐”腹计划。
首先,她跟着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减脂健身计划初级训练视频进行了常规拉伸;然后做了3组卷腹,每组20个;接下来,她尝试俯卧挺身,可原本腰腹部力量不够的她,虽费尽力气却还是没成功;休息片刻,她又开始了3组平板支撑,每组30秒。据马顾描述,此时,她已明显感觉到腹部异样,腹股沟处也明显鼓出来了,“有种肠子要崩开的感觉。”
几天后,感觉身体严重不适的马顾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疝气。医生告诉她,必须尽早进行补片手术,否则随着时间延长,肿物会越来越大,甚至可能会引起肠梗阻导致肠坏死,对今后的生育和生活都将带来严重影响。
西南地区权威普外科专家、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二病区主任徐鹏远教授介绍,疝是人体正常的组织或脏器通过潜在的腔隙或薄弱区域隆起,最常见的疝是腹股沟疝。
以往大家以为只有小孩子和老年人才会得疝气,事实上,疝气的发病率日趋升高,男女老幼都可能患疝,只是幼儿和老年人多发,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现代医学认为,腹股沟疝的发生一般有两大要素:腹壁抵抗力的薄弱和腹内压的增高。徐鹏远认为,马顾得疝气的原因是,她本身腹壁较为薄弱,加之运动时腹部用力过猛,且方式不对导致腹内压增高。“事实上,练腹肌是预防疝气的最佳方式,增强腹壁肌肉强度可以减少疝气的发生。但训练时应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不要盲目锻炼。”
徐鹏远强调,运动时,呼气和吸气的节奏同样重要,把握不好时,容易使腹压增加引发疾病。尤其是常常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的人群,更需谨慎。在虐“腹”时应遵循人体力学原理,卷腹时应该呼气而不是吸气,如有困惑可在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进行锻炼。
运动很重要,但运动的科学性更加重要,如运动时感觉身体不适或异常疲劳,应停止运动。
疝气的鉴别
实际上,鉴别诊断并不困难。述疾病共有的基本特点是:非可复性肿块,肿块上界不进入外环或内环无“疝柄”,亦无咳嗽冲击感。
切口疝容易与这些疾病混淆和小肠疝其它类型如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等鉴别。
腹股沟直疝(疝气)容易与这些疾病混淆直疝不进入阴囊藉此可与斜疝鉴别,亦可在回纳疝块后按压内环。疝块仍然突出。在术中可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判断,直疝疝环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
脐疝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与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股疝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