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底,复旦大学物理系20岁女生尹胜(化名)在课间突然感到晕眩,之后被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为了解决尹胜化疗急需的血小板,她所在的物理系通过所属微信公众号发起了一项“爱心接力”,倡议发出11小时,就有307名志愿者报名。
目前一共已组织4批共18人次志愿者前往献血,两名同学成功通过血检,每人捐献了两份血小板。尹胜的主治医生表示,这已足够尹胜第一个疗程的用血需求,但后续的化疗中,每次还需要血小板的支持,这场爱心接力还在继续。
据校方透露,治疗初期,输入1200毫升的血液后,尹胜的体力明显增强,低烧也得到控制。为减少感染几率,她随即转入了无菌病房。
她的主治医生表示11月2日起,尹胜开始接受为期7天的第一次化疗。其间,她需要至少三份血小板的支持。如果平稳度过这段时间,尹胜还将继续多次化疗。这些化疗每次相隔一个月左右,每一次她都需要6-7个单位(1个单位=200毫升)血小板的支持。在用血紧张的当下,捐献可以为她提供用血指标——正常人一次可以捐献血小板的数量在一到两个单位。
11月5日13时,复旦大学物理系的微信公众号“格物明理”发出《爱心接力,成分献血倡议书》。该倡议获得大量关注,微信公众号“复旦大学”等平台进行了转载。伴随着倡议书在复旦师生的朋友圈“刷屏”,大量报名信息也涌入了爱心邮箱。
据校方统计,截至11月5日24时,已有307名志愿者登记报名,愿意为尹胜捐献血液。到7日中午,报名人数增长到了361名,绝大多数是复旦师生。
据陈晨介绍,物理系根据实际临床需求,再按照同学的生活作息等条件挑选了数名志愿者,前往市血液中心进行捐献。对其他同学,他们也挨个回复了邮件,“感谢他们的勇气和爱心”。另外,他们正在继续梳理志愿者信息,保持联系,以方便尹胜后续可能的用血所需。
在尹胜所在的物理系,此前已经组织了3批12人次的学生前往进行捐献。但是因为成分献血要求严格,或是因为血管过细无法操作,或是作息饮食不规律,血检无法通过,这些同学都没有捐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