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广安市委办、市政府办发布《关于大力选拔优秀乡村医生进入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时指出,将从优秀乡村医生中培养选拔一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和村后备干部。
村医作为选拔村干部的重要人选早已不是个例,但消息一出,依旧振奋人心。因为这预示着优秀村医参与乡村卫生医疗管理已经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
其实在前些年就有地区开始探索村级领导班子结构调整并做出了勇敢尝试,比如湖北省利川市,利用2014年村级班子换届的契机,提出力争实现40%以上的村有1名村医进村级班子,每村至少有1名村医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将村医作为优秀管理人才重视起来,代表着当地政府在选人用人上的开拓创新。
村医得天独厚的优势
村医在农村现有人口中,文化素质、修养内涵深受村民认可。如今国家在大力助推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而疾病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如何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推动健康扶贫的有效落实?这就需要一个行家接力前行。村医长期在基层医疗领域服务,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1.农村医疗卫生形势需要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输出,目前留在农村的主要是三类人员:老人、妇女、儿童,几乎占全部农村人口的一半以上。而这部分人口中,老人和儿童是极易患病的重点保护人群,对公卫医疗服务的需求最大。
而且农村卫生工作是村级事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委会是否重视、支持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新农合、爱国卫生、基本医疗、基本公卫服务工作以及家庭医生签约能否有效、落实开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体的健康。
2.老领导“班子”青黄不接
据笔者了解,在开展优选村医村教进村“两委”班子工作的湖北省恩施州委,就曾公布过这样一组数据:
当地村“两委”班子成员中,60岁以上的占12.7%,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37.8%;任职4届以上的党组织书记占26.5%,有83个村无合适书记、主任人员。
可以形象地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少帅胡子兵”和“主职干、副职看、委员旁边站”。这样的干部组织结构透露出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村干部来源不足、结构不优、活力不够,急需新鲜血液补给。而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绝不是少数。
3.村医有天然的群众基础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村医平时就需要经常和群众打交道,急群众之所急,而且文化水平、综合素质过硬,也容易被村民信服,在群众中享有一定的影响力,更是农村一笔宝贵的人才资源。
一些村医长期帮助村医看病就医,救人于危难之中,早就成为许多村民心目中最可敬的人。将这些可敬的人纳入村级领导班子,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也便于开展群众工作,尤其是健康宣教工作。
好差事也得有保障
此前有不少专家曾呼吁过让更多优秀村医进入村级领导班子的行列中来,但参与度如何笔者不得而知,但要想调动村医进入村级领导班子的积极性,有几点笔者认为得提前落实:
首先,保证其他村医在工资基本标准、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不低于村级干部,并且能够按时兑现。
例如,湖北恩施县对村任职村医的工作报酬纳入财政预算,每人按年发放3000元左右的工作补助,并给予一定的误工及通讯交通补贴。落实在村任职村医养老保障政策,帮助解除村医后顾之忧。
对完成任务好、业绩突出、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在评先表优、评职定级方面优先考虑。在定向招录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时,适当向在村任职的村医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其次,确保村“两委”班子选拔的公平性,该走的程序一步也不能省。
这就涉及到怎么选的问题。但无论是多种方式推荐还是县乡联动考察也好,最后决定人选必须依法依规进行,不能用人唯亲,让真正优秀的人才流失。可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规定严格履行。
除此之外,在村任职村医的管理主体必须明确,进入班子后,到底是归乡镇卫生部门管还是归村里管,或者两边都管,一定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又是村医又是任职干部,平时承担基本医疗、公卫服务、签约等一系列工作,已经分身乏术。双重身份下必须有垂直的管理部门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保证村医工作有序进行,方法对了,结果趋向才会好。希望在落实保障的前提下,村医朋友们在农村有更好的一片天地,为乡村造福、保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