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不好的心理不利于你的社交

来源:复禾健康

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会力不从心,或者就是心情不好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来解决和释放。所谓心老,大约说的就是心理年龄超过了生理年龄。也的确有专业测试的结果,很多人的心理年龄就是大于生理年龄的。那么我们在跟别人交际的时候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理去呢?

1、疑心病

凡有疑心病的人,总是虚构一些因果关系去解释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止言谈。如有位妇女见到别人小声交谈,就认为是在议论她。

2、争公平

企求绝对公平的结果,总是抱怨世界的不公平,嫉恨比自己强的人。嫉妒--心灵的地狱

3、应该论

许多人的情绪被“应该论”所操纵。例如如果我对某人好,他就应该对我表示感谢,否则,就会郁郁寡欢。

4、依赖癖

有的人依赖异性,一旦离开,便无法支撑起自己的情感生活。摆脱这种情感陷阱的最好办法是要人格独立。

5、寻赞许

许多人把获得他人的赞许作为自己的一种强大的支配力量,其实质是:“不相信自己”。

6、至善狂

至善狂要求自己或别人的所作所为一定要十全十美,到头来,却使自己或别人变得无法接受。

7、自封心

具有自封心的人,总是借口秉性难易,不愿再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其实是害怕约束自己,企求原谅自己。

8、内疚狂

过分的内疚是一种畸形责任感,总是主动承担本来不是自己的责任。这种心情自然是对身心极有害的。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社会交往上的困难、不适应,这是难免的、正常的。然而,人际关系严重失调或经常失调的人,往往有可能存在个性缺陷、认知错误或心理障碍。

因此,对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状况,应作具体分析,分清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对于异常类型的,要分清哪些属于思想问题,哪些属于心理问题,哪些是两者皆有。只有分辨清楚,才能对症下药。想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心理保健。

悦纳自我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能否正确认识、评价和接受自己,是保持自身心理健康的前提。但“当局者迷”。并非人人都能真正做到自知,自我认知失调是导致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应全面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了解长处和短处,并对自己作出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价,防止因评价过高而变得自负,或因评价过低而陷入自卑。要努力让自己树立“我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这一观念,悦纳自我,能以积极的状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主动交往

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自己能否为他人所接受,也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是个休适应环境与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形成丰富人格的基本途径,具有沟通信息、相互激励、产生合力、形成互补、调节情感、保障身心健康等多种功能。

所以,要鼓励自己主动与他人交往,不逃避、不孤守,积极把自我融入群体,在生活中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会宽容、体谅、尊重、以诚待人。如果能在广泛交往的基础上拥有几位良知益友,无疑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是胸有成竹的。

理智控制

生活不能万事如意,挫折在所难免。一旦遇到挫折,很多人都会产手愤怒、焦虑、苦恼、悲伤、痛苦等消极的情绪,影响其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

这时,应善于用理智控制强烈的感情,不要冲动,一方面要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不钻牛角尖;另一方面要进行心理换位,想想:“我是对方会怎么办?”或“某某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在思考的过程中令自己冷静下来,并按理智的判断去采取行动,避免一时冲动后又产生后悔、自责等消极情绪。

转移注意

这是一种常见的且有效的方法。即通过注意力的转移,暂时忘却烦恼,淡化不良情绪,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事去做。

具体的做法有:听轻松的音乐;散步以领略大自然的风光;阅读报刊杂志,发现奇闻轶事;看电影、电视并投入其中;回忆最愉快、最成功的时刻等。

合理宣泄

情绪是需要发泄的,否则“情郁于中”,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所以当人有了不愉快的情绪时,不要将积压在心里,而应通过合理、恰当的方式发泄出来。

如向朋友、老师、家长或日记本倾诉得以安慰与指导;在无人处大叫大喊,高声唱歌;摔布娃娃,砸枕头;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听震天的摇滚乐;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令自己疲惫不堪等。

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各种原因就不出去活动交友了,因为你还在这个社会上生活,难免会交一些朋友,要平时多跟朋友出去逛逛,有什么事情要跟朋友一起分享,我希望以上建议可以对大家交友起到一定的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