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研究型医院定位 搭建国际级科研平台

“我国相关医改文件中对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要建立中央和省市级医学研究中心,打造国家医改及医学研究的‘国家队’、‘省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在5月24日健康界和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主办的“发现最佳医疗实践——21世纪医院院长峰会·2014”上分享了阜外医院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心得与体会。

阜外医院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级心血管病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心,并设有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的临床中心。这与2002年胡盛寿担任该院院长以来制定的医院发展战略密不可分。“我们不仅要追求国内第一、亚洲领先和世界先进的目标,更要把医院建成一个世界级的心血管疾病中心,集研究、预防、诊断和治疗为一体,更注重把阜外医院办成一个研究型的医院。”

国际一流的医院必须有国际一流的医学研究。事实上,我国医疗规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医学研究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临床研究数量仅占全球数目的2.9%,为美国的6.4%。“以我们医院为例,单从医疗规模上讲,一年做一万二千例心脏手术,三万五千例介入治疗。这绝对是全世界没有哪家医院可以比的。但从整个的医学研究、服务水平上讲,差距非常巨大。”

所以,明确科研型医院的研究定位,搭建高水平医学科研平台成为阜外医院新的发展战略。胡盛寿院长进一步解释,科研型医院以转化医学为目标,开展临床研究与临床相关基础研究;重点领域和方向是现场流行病学与遗传流行病学,临床实验与临床结果评价研究,基础前沿方向的转化医学研究。总体目标就是要以人群,亚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成果就是要找到临床证据,为指南的制定提供依据,为国家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正在搭建的高水平的医学研究平台有:医院—网络医院—社区心血管病防治平台。心血管临床数据随访与分析信息化平台,心血管生物资源库共享平台,心血管植入材料研发平台,中国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中心,中国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中心,以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全新机制运营的中心实验室平台。”

通过上述举措实现阜外医院在未来医疗骨干力量当中的定位:医疗技术和质量“排头兵”,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国家队”,国家级科研基地,心血管防治领域的人才培养摇篮。

2013年,阜外医院成为国内首批临床医学研究“国家队”的成员之一。胡盛寿分享了如何从运营机制和学科布局上着手实施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体系改革的经验。“科室的过度细化,导致了分散,缺乏交叉融合,有介于此,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把过去的小规模整合成了一些重点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形成了在科研和临床相辅相成这样一个基本的工作关系。”目前,该院已经建成了包括冠心病中心、成人外科中心和血管外科中心在内的17个临床中心。

要保证这种中心能够实施,阜外医院实行了由研究室负责制转变为“双轨制”。所谓“双轨制”,是医院领导下的医疗工作病房主任负责制和学科发展中心主任负责制。病房主任作为病房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中心主任是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承担学科发展主导权。

“除了前面讲的中心整合、双轨制。还有一个就是要培养‘两栖’人才。我认为一个老大夫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培养了一批小于45岁的人才队伍,他们临床性很强,学科研究有一定的功底,需要他们作为将来的带头人。同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些人才。”

胡盛寿说:“目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牌子已经‘落户’阜外医院,应该讲任务蛮艰巨。把握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可以说,任重而道不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