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凉血压不稳要警惕脑卒中

秋风已起,寒冬将至。人们在尽情享受秋天带来的凉爽和惬意之时,也应倍加小心不请而来的“秋老虎”——中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彭英教授介绍,秋冬季节是脑中风最高发的季节,中老年人特别患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尤须警惕。当下时节气候干燥,人体水分消耗较多,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血量缓慢,引起脑血栓形成等。

天凉血压不稳定

“中风是传统中医学的一个概念,因其起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彭英介绍,西医学上,中风被称之为脑卒中或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指由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

彭英教授表示,脑卒中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三大致死疾病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升高之势。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两大类,在我国南方,以缺血性卒中最为常见。每到天气转凉之时,我们都要提醒患者注意气温变化,预防发病。彭英说,中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需要警惕。天气干燥多风,人体水分容易被消耗,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血量缓慢,引起脑血栓形成;此外,寒冷季节,老年人血压容易升高并且不稳定,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也偏高,这都是中风发生的诱发因素。

然而,并非所有老年人都容易发生中风。到底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彭英教授说,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吸烟、肥胖、长期酗酒等都是脑卒中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其他少见的危险因素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畸形等。

总而言之,归纳起来,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两方面。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又分为生理学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高半胱氨酸血症等和行为学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肥胖、抑郁等。合并上述危险因素、且控制不良的人群即为脑卒中的高发人群,合并的危险因素越多,则脑卒中发生的风险越高。

诱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中风发生的诱因以疾病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出血性卒中多发生于患者情绪激动(如吵架、赌博等)或剧烈运动的情况下,缺血性卒中则多发生于夜间睡眠或晨起时(血流最缓慢),心脏疾病所致卒中(即:心源性卒中)多发生于体位变化或运动之时等。

在医院经常会遇到一些脑中风患者的家属,他们时常会说,患者睡前还好好的,早晨一觉醒来,发现一侧肢体麻木不灵,有的甚至不能说话。一去大医院做检查就被确诊为脑梗。研究认为,人体经过夜间长时间的睡眠,其间没有任何液体的补充,清晨血液黏度达到高峰,血流缓慢,所以老年人容易在凌晨发生脑梗。因此,为减少发生脑梗,建议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最好在睡前喝些水,使血液得到稀释。此外,常见病人在清晨起床时出现中风的现象,是因为起床过快,一下站起来,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容易脑缺血、心肌缺血。

彭英还提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流行病学已经证实,抽烟是秋冬时节诱发脑卒中发生和复发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

短暂症状更应警惕

做好预防首先要认清我们的对手。彭英表示,目前很多人都知道中风会导致偏瘫,其实偏瘫只是中风的一种常见表现。实际上,中风的表现非常复杂,包括偏瘫、偏身麻木、言语障碍、眩晕、视物重影、视野缺损、口角歪斜、构音不清、饮水呛咳、记忆力受损、抽搐等,每个患者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其表现类型主要由脑部病变的位置决定。彭英教授提醒,须注意的是,有些老年人可能会短暂性出现上述症状,随后迅速缓解,此时,患者和家属必须高度重视,因为这其实是脑中风发生的一种先兆或危险信号,若能得到及时的诊治,部分患者可避免发生不可逆的后果。

戒烟、戒酒和保暖

彭英教授说,中风的预防和治疗常规控制高血压和血糖、降血脂、治疗原发心脏疾病等外,还必须坚持预防和治疗的个体化。如上所述,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因此,脑中风的预防首要的就是要对症处理所有的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就要重点控制血压和戒烟和戒酒。

秋冬季节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尤其是中老年人。糖尿病肥胖病人重点控制血糖、降血脂、减肥等。若经专科医生判断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或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在排除禁忌症后,需长期口服抗栓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以预防中风发生和复发。

此外,人们在此时节应多喝水,保持心情平稳,切忌过喜过悲;同时,可按自身情况保持适度的户外运动,老年人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若突然发生脑中风,家属除了马上打120、呼叫救护车外,可将患者平卧、头稍抬高,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通畅,使患者保持安静;切勿乱服药物和其他食物;若患者发病时已意识不清,此时切勿强行灌服任何药物,以避免发生误吸、窒息,可待急救医生到场后进行专业处理。总之,怕病之心不须有,防病之心不可无。预防脑中风,需大家参与。

链接

中风病人怎样合理睡眠

临床可以发现,有不少中风病人往往出现睡眠障碍,南方医院中医科彭康教授介绍,这些人有的表现为困倦多眠,总是睡觉;有的表现为失眠、辗转不安;有的表现为睡眠倒错,白天呼呼大睡,晚上睡不着。这是由于丘脑部管理睡眠的睡眠调节中枢受到损害所造成的。长时间的睡眠障碍,既是生理功能的不协调,又是大脑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表现,会加速人体的衰老,对疾病的康复不利。

睡眠可以帮助人们恢复疲劳、调节机体各种生理机能。有规律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健康以及疾病康复。所以,中风病人更应该做到合理睡眠。彭康建议说,中风病人睡眠时间最好是晚上9-10点钟开始,至次晨5-6点钟止。按时睡眠,养成合理的睡眠习惯,逐渐形成条件反射。脑血管病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易出现困乏欲睡的感觉。此时应该进行自我按摩或肢体活动,做功能锻炼,可以消除困意;同时适当地饮用一些浓茶,以起到兴奋作用。

也有些病人不易入睡,睡时易醒,再次入睡困难。彭康说,这样的病人在睡前不要长时间看电视,不要喝浓茶,睡前要排尿,居室温度要适宜。也可适当服用具有安神作用的药物或食品,如酸枣仁、大枣、莲子、百合、茯苓等。严重失眠的,也可适当服安眠药以帮助睡眠,但不可长服,以免产生依赖性。失眠的患者由于睡眠不足,易于心烦,白天可适当睡眠1-2小时。对于睡眠颠倒的病人,以“昼动夜静”为原则,可让其白天自我按摩,活动肢体,读书看报,与人谈话,参加文娱活动,达到调节睡眠的目的。

相关阅读:

覆盖全国的脑卒中防控网络体系已初步建立

目前我国脑卒中防控形势严峻

九成中风者缺少社会救助民众对脑卒中认识不足

脑卒中成北京成年人致残首因预防患病成关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