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武医院齐教授的文章:蒸食物一定要先开着盖子把水烧开,再放入要蒸的食物,盖上盖子!一定要用开水,或是过滤过的水。因为如果直接用自来水,自来水有氯,再经过加热后,由于锅盖是盖着的,氯被全部包覆在食物上,氯有致癌的危险。”
前些时,这样一条信息在微信上广泛传播,在消停了一段时间后最近又再次热传,让人听起来不寒而栗。那么,事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记者调查发现,这完全是一个自编、自导的谣言。
疑点一
齐教授何许人也?
按照微信上的说法,北京宣武医院的齐教授是信息的源头。昨天,记者拨通了位于北京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医院姓齐的专家有两位,一男一女,一位在血管外科,一位在内分泌科,两位医生都是副主任医师。医院经过调查,这两位齐医生和微信上的“齐教授”都没有关系。
记者获悉,今年7月31日,宣武医院的官方微博已经发表声明说:网络热传“宣武医院齐教授关于蒸煮食物,要先烧开水”的帖子引起社会关注,经查证,宣武医院无此“齐教授”。宣武医院特此声明,任何非宣武医院官方微博发布的信息均不代表宣武医院观点。
疑点二
自来水中含多少氯?
众所周知,微生物污染是食源性疾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未经杀菌的饮用水是这种污染的重要原因。加氯是目前世界各国自来水杀菌最常用的手段,并非中国独有。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工艺研究所高乃云教授介绍说,目前按照上海市的标准,自来水中的余氯含量在每升1.0毫克以下,未来的目标是达到每升0.6至0.8毫克的水平,向发达国家的水平靠拢。
不过,记者以前曾经听到过这样的议论:有市民反映,自家的自来水有一股味道。高乃云分析说,上海是一座特大型城市,城市面积大,自来水管线也就长,上海夏天的气温又比较高,微生物滋生的可能性大,所以添加氯杀菌的量要维持在一定水平。而近些年来,上海自来水生产的工艺和技术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余氯量不断降低,说自来水有味道的人极少了。上海的自来水质量是没问题的。
1.0毫克/升的余氯含量是什么概念呢?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自来水余氯标准是根据动物实验来制定的。在动物实验中,“无可测不良反应剂量”(NOAEL)是每天每公斤体重15毫克,由此得到人体的“每天耐受量”(TDI)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15毫克。假设这些氯全部来自于饮用水,得到自来水的允许含量为每升5毫克。而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自来水中的余氯含量要求低于每升5毫克。
疑点三
氯析出后对人体有害?
“这个谣言实际上完全是自成逻辑。它的逻辑是自来水会用氯消毒,氯在高温下会蒸发,氯有毒,于是就变成了蒸东西时盖锅盖,氯会包在食物上。你想,要包在食物上,那需要多少氯啊?”高乃云教授坦言,氯有一个特点,就是当水中氯含量超过一定水平时,多数人都能闻到。这就是所谓“自来水有味道”。
科普作家、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认为,多数人的“味觉阈值”低于每升5毫克。而且,就算是自来水中有一点余氯,在蒸煮东西时,也会主要分解成氯离子、氯酸根和氧气。它们要么不会蒸发,要么不会影响健康。
当然,食品安全专家提醒,放了很久的开水和清晨拧开水龙头时最初流出的自来水不要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