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还没有特别强烈的信号,提示国家层面,需要改变防控策略。特别是监测范围,还要慎重评估,不能盲目扩大。
--中国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冯子健
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并不是病人。从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方面看,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既不是疑似病例,也不是确诊病例。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钟东波
新京报讯(记者魏铭言)“现在不能确定,4岁男童就是病毒H7N9的潜在感染者。”昨日,中国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冯子健表示,这名男童可能是潜在感染者,也可能仅是长期暴露在活禽环境中的机械携带。如果是后者,则不足以提示我国需要改变针对H7N9的现有防控策略。
男童血清已被检测分析
冯子健解释,感染病毒与携带病毒是两个不同概念。感染者,病毒会进入其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但携带者,只是长期暴露于病毒活动场所,病毒黏附在其呼吸道上的一种机械行为。“如果是机械携带,过两天再取这孩子的咽拭子(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可能就检测不到H7N9的踪迹。”冯子健表示,机械携带,对判断病毒是否能够隐性在人际间传播,没有价值。
目前,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实验室已采集男童的血清,开展进一步检测、分析。“两周后,我们会再采集这名男童的血清,如果检测出针对H7N9的抗体,无论他是否发病,都可以证实其确实感染了这个病毒”。
“检测范围不能盲目扩大”
冯子健表示,疾控专家一直在动态评估疫情走势,防控策略的调整也在考虑中。目前还没有特别强烈的信号,提示国家层面,需要改变防控策略。“特别是监测范围,还要慎重评估,不能盲目扩大。”冯子健坦言,他个人认为,就目前的疫情发展态势,各地将主动监测范围覆盖到流感样病例、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以及从事活禽宰杀销售运输的高危从业者,就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仿照甲型H1N1流感暴发初期的防控措施,对出入境者开展健康状况的特别筛查。
冯子健也表示,病毒和疫情态势都在不断变化,人们对H7N9及其传播力、致病力的认识都还很有限。因此不排除轻症病例和潜在感染者存在,但尚未被发现的情况。疾控部门会尽可能加强对病毒变化的监测,争取尽早发现、尽早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对话
北京发现首例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意味着什么?北京将如何评估其风险,会否提升防控等级?昨天,新京报记者对话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钟东波。
“病毒携带者不会影响防控”
病毒携带者不是病人
新京报:“病毒携带者”作为此次疫情中首次出现的新名词,意味着什么?
钟东波:北京此次找到的首例病毒携带者,是沿着首例病例的“交易线索”顺藤摸瓜找到的,它强化了北京市前一阶段对于H7N9感染源的推断,进一步将感染源指向禽类。
另外,我们检测了24人,只有一个是阳性,其他是阴性。这将有助于分析H7N9感染人群特点,对发现易感人群有意义,有望更有效、有针对性地防控。
发现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对于揭示疾病的发病规律、症状群、疾病谱有帮助,有助于医学界对疾病更加准确认识。因为南方报的大多是危重病例。
新京报:对于H7N9病毒携带者,应该看作是病人吗?
钟东波:纠正这个概念,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并不是病人。从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方面看,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既不是疑似病例,也不是确诊病例。
新京报:这名病毒携带者的发现,是否意味着社会上有很多人“带毒”,会形成人传人?
钟东波:我们也在找答案,主动检测就是在找答案,积累更多检测结果。
一旦发病“零耽误”就诊
新京报:发现病毒携带者后,我们下一步将做什么?
钟东波:我们会对这名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4岁男童持续的医学观察。这也是考虑到准确性、科学性。孩子一旦出现咽痛、发烧的症状,将立即给予抗病毒治疗。和首例患儿相比,他的救治条件会更加有利,上次发病到就诊花了8个小时,这个发病将马上就诊。这将大大减少发病到治疗的时间间隔,有助于减轻症状。
新京报:病毒携带者是否会为北京的防控工作带来困难?
钟东波:我觉得恰恰相反。发现很多隐性的感染,意味着会在人群中建立一个免疫屏障,这也符合此前很多疾病的规律。
这种疾病在南方报告的病例都是危重的,但病毒来到北方,我们发现存在没有症状的情况,有重要意义。因为按照疾病规律,有病毒但无症状应是常见的,疾病应当不止有重症,还有轻症甚至无症状。
新京报:这个携带者是北京主动监测到的,目前我们通过什么监测手段,监测哪些人群?
钟东波:4月12日发现疑似病例后,全市就部署监测。一方面,对门、急诊有流感样症状都要监测;另一方面,农业部门会给我们提供哪些人和禽类密切接触,是从业人员,疾控人员会主动监测。新京报记者温薷
-追访
“儿童感染通常较轻”
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蒋荣猛昨天表示,和疑似、确诊病例相比,截至昨晚,病毒携带者、4岁男童小竹(化名)未呈现任何症状。按目前掌握到的信息,小竹的情况属全国首例。
对于小竹为何未出现临床症状,蒋荣猛推测,按照以前治疗传染病的经验来讲,包括SARS、甲流,通常在儿童身上的感染会比较轻。
他解释,人感染某种病毒有两种结局。“一个是他会成为一个病人,会发病,另一个是自身免疫力比较强或由于其它因素,他可能不发病,感染后就好了。”
他说,不能排除携带者永远不发病的情形。“我们在隐性感染病毒者身上就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但对于流感病毒来讲会不会这样,我们还不清楚,因而还需要观察。如果发现体温升高等变化,会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新京报记者温薷
相关阅读: